幾十年前,實驗室維護法規並不像今天那麼嚴格,研發國家加速器的美國費米實驗室,曾在1971年發明1種神奇方法來清潔粒子加速器:將1隻身長只有40公分的雪貂放入加速器管道內,讓牠拉著磁鐵在管內奔跑,以掃除裡面殘留的廢金屬屑。
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Alert報導,1971年2月,現為費米實驗室(FNAL)的美國國立加速器實驗室正在測試當時最先進的兆電子伏特加速器(Tevatron)。這項嶄新設備耗資超過2.5億美元,由1條6.4公里長的管道還有1014個強大磁鐵所組成,產能是當時其他任何加速器的7倍,目前也還是全球第2高產能的粒子加速器。
不過,兆電子伏特加速器的運作並不順利,老是故障,每當他們用大量能量撞擊粒子時,磁鐵老是會搖晃得太劇烈而引發短路。短短幾個月內,他們已經替這台機器更換了350個重達12.5噸的巨型磁鐵。
後來,他們發現了問題所在:在打造這台機器時,有細小的廢金屬屑殘留在加速器的真空管內。但更糟的是,這條管道雖然有6.4公里長,但寬度卻只能容許1顆網球通過,要完全清除管內的金屬垃圾並不容易。
最後,英國物理學家謝爾登(Robert Sheldon)提出讓「雪貂」來幫忙。他指出,雪貂這種動物身體細長,喜歡鑽進洞穴追趕兔子,會將兔子逼離巢穴,有些獵人會利用雪貂的這種習性,協助獵捕兔子。雪貂會喜歡在這條不銹鋼管內,高速地奔跑。
於是,加速器主環的設計師佩爾查斯基(Wally Pelczarski)花35美元買來1隻身長只有40公分的小雪貂,叫做費利西亞(Felicia)。費利西亞的身形比一般雪貂更小,非常適合執行這項清潔任務。
科學家先替費利西亞穿上尿布,以防止她的排泄造成另一種污染,並為她佩帶附有繩子的皮革背帶,繩子末端則綁著浸有清潔液的棉籤。
費利西亞在訓練之下,學會了跑過90公尺長的黑暗管道之後,便會得到雞肉、肝臟、魚頭或漢堡肉等食物作為獎勵。在跑了10幾趟之後,費利西亞圓滿地完成任務,也讓這台當時最先進的加速器順利運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