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中國央行無預警降息顯示經濟堪慮 台灣傳產急單效應恐化為泡影

郭正原    2023年08月16日 11:30:00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央行)15日無預警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總計下調15個基點至2.50%,幅度為3年來最大。市場認為,這樣出乎意料的調整凸顯中國經濟堪慮,台灣學者認為,人行降息雖然對台的直接影響有限,但原本期待中國經濟復甦帶來的急單效應,恐將成為泡影。



 



彭博報導,中國央行15日出乎意料調降MLF利率,是3個月內第二度下調關鍵政策利率,顯示當局正在加大貨幣寬鬆力度,以促進經濟復甦。市場觀察人士表示,7月信貸成長放緩和通貨緊縮風險上升,需要採取更多的貨幣寬鬆措施來遏制經濟放緩;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的違約風險,以及私人財富管理公司延遲支付,也影響市場信心。此外,中國經濟已出現通貨緊縮現象,而官方也宣布將暫停發布青年失業率。



 



令人失望的經濟數據,多家外資銀行都調降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預估,摩根大通下修到4.8%,巴克萊銀行則下調至4.5%,均低於中國官方的5%目標。



 





 





 



前五角大廈官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認為,經濟衰退「大幅增加中國出現騷亂的風險」,他指出中國共產黨應該要把重點關注在核心。



 



彭博指出,幾乎所有人都同意,中國當局在貨幣與財政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並進行結構性改革,因為這次中國經濟放緩更多是因為結構性,而非週期的問題。未來需要推動的改革可能包括有產業升級、進一步提高城市化比例以及進一步去槓桿化。



 





 



對台灣的影響方面,聯合報報導引述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說法,認為金融面台灣直接影響比較有限,但在傳產方面原本期待的急單效應恐怕將成為泡影。王健全指出,中國經濟主要靠房地產和地方基礎建設,現在兩個都出問題,往年對全世界經濟貢獻約有二成至三成,但現在出了問題,勢必會減少對全世界經濟外溢效應,出口與進口都會減少,中國經濟只能靠內需。



 



吳大任也認為,大陸金融體系出問題,對台灣直接影響相對有限,因為目前兩岸關係不好,資金流動管制較多,金融體系即使有踩雷,也不嚴重;台灣產品在大陸組裝後,出口地仍然是歐美,只要工廠生產不受影響,就沒有太大問題。



 



他認為,對出口真正最大影響是歐美經濟,特別是消費層面,目前美國通膨雖然有降,但仍居高不下,即使美國不再升息,但也不會馬上降息,還是會衝擊消費,也就是真正造成目前台灣出口嚴重衰退仍是歐美終端需求,大陸對台灣影響相對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