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火災引爆全國「白紙」抗議 香港01:中國防疫已然陷入「塔西陀陷阱」 

郭正原    2022年11月28日 08:32:00

中國民眾期待的「優化防疫20條措施」政策並未落實,卻眼見領導人習近平外訪不用戴口罩,加上轉播的全球矚目卡達世足賽觀眾也早已不用再戴口罩;讓11月24日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大樓火災,徹底點燃全國各地民眾的怒火。也讓中國官方政策與各種解釋,掉入所謂的「塔西陀陷阱」。



 



香港01網站報導,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區吉祥苑小區發生火災後,網路上開始流傳大量短影片、照片及自媒體文章,認為因為長時間封控和過度防疫才導致這場火災,小區裡的地樁和柵欄妨礙消防車及時救援。



 



中國官方卻否定所有網傳消息,指出「小區不存在鐵絲捆綁的問題,樓棟所有住戶門、單元門均未封閉。網上所傳樓層門用鐵絲捆綁的圖片為移花接木、惡意拼接」;「事發小區由高風險區降為低風險區」,且「升降欄杆和柵欄都是日常設置」。此外,發布會還提到居民自救能力弱,引起中國網民不滿與自嘲。



 



經過三年持續不斷的嚴格「動態清零」疫情防控,以及各地動輒靜默、封城的極端做法,讓中國民眾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中國作為疫情早期的防疫優等生,在三年後的今天,當全世界都選擇已經開始與新冠病毒共存,卻依然堅持著過時的「清零」政策;讓老百姓完全陷入困惑與不解的情況,尤其當人們看到卡達世足賽上幾萬人的聚集狂歡,再回頭看看本國的窘境,經濟衰退低迷不說,光動輒靜默就讓待在家中的老百姓要承受哄抬飆漲的菜價物價,也不難理解其憤怒。



 



延伸閱讀:【抗議片】「重慶超人哥」當街痛斥防疫引共鳴 怒嗆「不自由和窮我們全占了」



 



網路流傳的影片顯示,從25日晚間開始,新疆、北京等地都有人群聚集抗議,要求「解封」,落實「人民至上」、「為人民服務」。事態持續至26日,除了烏魯木齊市民眾的要求獲得滿足,瞬間變成了「基本清零」,分階段解封的情況之外。北京多個小區居民以「九不準」、「20條措施」為憑證,要求非行政主體的居委會解封低風險小區。經過一番抗爭,不少小區紛紛起而效仿,不少地方獲准解封。全中國各地城市包括成都、武漢以及廣州市海珠區等地,陸續爆發要求解封的維權抗爭。



 



與此同時,大專院校也傳出對火災罹難者的悼念與反思。網路消息顯示,在南京傳媒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南京林業大學與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有學生或是舉牌、張貼標語,用以表達回歸正常生活或鼓勵民眾覺醒的訴求。



 



在上海的烏魯木齊中路,人們紛紛獻上鮮花,表達追悼和哀思。27日晚間,上海的悼念活動轉為更直接的訴求,喊出打倒習近平的口號。隨着事態的擴大,官方出動警力驅散聚集人群,但人們的憤怒仍鬱結於心,無法平復。許多地方的抗議行動,更是直接高舉「白紙」,表達無言的抗議。



 



(延伸閱讀:10死9傷】烏魯木齊火災引爆封城民怨 政府被圍後宣布「基本清零」分階段解封



 



早在2014年,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就發出警示,「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說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塔西佗陷阱』。我們當然沒有走到這一步,但存在的問題也不謂不嚴重,必須下大力氣加以解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會危及黨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然而現在「塔西佗陷阱」(Tacitus Trap)不僅不是危言聳聽,且在防疫這樣的非常態之下,中共已經實實在在掉入其中。



 



香港01網站認為,現如今唯一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官方放低姿態,傾聽民眾呼聲,讓數據說話,讓科學說話,從政府兜底防疫轉向民眾成為第一責任人,適時調整防疫政策,儘快讓人們回歸正常生活。中國自改革開放至今取得的發展成果和穩定局面並不容易,各方都應該倍加珍惜,疫情終究會過去,並冀望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該止步於此。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