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國對台軍售延遲情況惡化 積壓訂單金額近190億美元

郭正原     2022年11月28日 12:10:00

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在美國政府決定大力軍援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的戰事之後,大筆額外湧入的採購訂單已造成國防工業沉重負擔,同時也讓本就有所延遲的對台軍售交貨情況,進一步惡化



 



華爾街日報27日引述國會官員及消息人士指,美方對台軍售自去年12月起延遲積壓的訂單金額已超過140億美元,現在更增至187億美元;其中包括2015年12月採購的208枚「標槍」(Javelin)反裝甲飛彈以及215枚「刺針」(Stinger)人攜式(MANPAD)飛彈,這兩筆軍售案分別價值5700萬美元與2.17億美元。



 



這些武器是華盛頓為打造台灣成為「豪豬」戰略的一部分,讓中國解放軍攻台將付出更大傷亡與裝備損失的成本;五角大廈的官員則在2年前起開始聲稱,北京當局可能最快會在2026年試圖武力攻台,來完成所謂的統一大業。



 



報導稱,台灣駐華府的女性發言人(應是指駐美代表蕭美琴)拒絕就軍售延期惡化問題發表評論。但台灣軍方官員,如國防部副部長王信龍上將,10月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時,便曾要求美方軍售應如期交付。



 





美方認為「刺針」人攜式防空飛彈與「標槍」反裝甲飛彈,是極為有效的不對稱戰力,能在解放軍侵台時發揮重要作用。(取自DVIDS)


 



雖然美國國務院跟五角大廈不會承認,有關對台軍售積壓與拖延的細節,但德國之聲中文網5月初的報導便指明,「刺針」人攜式防空飛彈跟「帕拉丁」(M109A6/A7)自走砲當時已確定延期;而「帕拉丁」自走砲軍購案也因此生變,據國內媒體報導,改為增購M142「海馬斯」(HIMARS)多管火箭作為備案。



 



美方官員承認目前有對台軍售延遲的情況,但強調主因是這些武器多半都是新造,而送往烏克蘭的「刺針」和「標槍」飛彈,則屬於美軍現有的戰備庫存。包括洛馬、波音等國防巨擘在內等美國軍工產業界,則認為是新冠肺炎打亂了整個產品零組件供應鏈,強調早在俄國入侵烏克蘭讓訂單暴增之前,產能就已經跟不上了。



 



美國陸軍採購、後勤和技術助理部長布希(Douglas Bush)則坦承,雖然對台軍售延誤與烏克蘭有關,但還是影響短期之間的「優先順序」。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指出,某些情況下已有對台延期超過三年的對外軍售訂單。他強調,烏克蘭的經驗顯示,「在入侵前就獲得裝備精良的武器,比在被入侵後才獲得,情況會要好的多」。目前國務院與五角大廈已展開合作,正致力找尋能加速外國武器交貨之道。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