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能源部13日宣布,美國科學家在核融合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度在核融合反應達成「能量淨增益」,即產生的能量超過引發反應所消耗的能量,是未來潔淨能源的里程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位於加州的勞倫斯利佛摩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隸屬美國「國家點火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的科學團隊,已成功在核融合反應中,產出約3.15百萬焦耳(MJ)的能量,約是雷射所用能量2.05百萬焦耳的150%。
這是首度在實驗中達成重大的能量淨增益(net energy gain),也是全球科學界數十年來投入該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可望進一步使人類能夠取得無限產生的潔淨能源(clean energy),並結束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當兩個或以上的原子融合為一個更大的原子時,便會產生極大量的熱能,太陽便是以核融合的方式不斷發光發熱;與全球現役核電廠所採取的核分裂方式不同的是,核融合之後不會產生長久存在、且具有放射性的廢棄物,也不會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
報導指出,美國「國家點火設施」的團隊,使用被稱為「慣性局限融合」(thermonuclear inertial fusion)的方式,利用200具雷射裝置,以每秒產生50次爆炸的速率,將氫原子加熱到超過攝氏1億度的高溫,及超過地球大氣層1000億倍的壓力,進而促成核融合反映。
能源部長葛蘭何(Jennifer Granholm)與實驗室研究人員13日在記者會上宣布這項突破性進展,她發表聲明指。「國家點火設施」的研究人員和員工奉獻其生涯,希望見到核融合點火成為事實,「這是項劃時代的成果,而這項里程碑無疑將促成更多的發現。」
BREAKING NEWS: This is an announcement that has been decades in the making.
On December 5, 2022 a team from DOE's @Livermore_Lab made history by achieving fusion ignition.
This breakthrough will change the future of clean power and America’s national defense forever. pic.twitter.com/hFHWbmCNQJ
—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ENERGY) December 13, 2022
然而,透過現有核融合技術取得的「能量淨增益」,規模仍然遠小於供應電網所需,英國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慣性侷限融合中心主任契滕登就表示,核融合技術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使核融合長時間持續,並且擴大規模,才能逐步取代現有的發電方式。
對此,勞倫斯利佛摩爾國家實驗室主任布迪爾指出,雖然核融合技術投入商業運轉仍存在「明顯的障礙」,但近來的突破性進展,使得該技術可能在數十年內就獲得廣泛運用,比早先預期的50或60年大幅縮短;CNET則在日前的報導中,表示在政府與民間的大力推動下,有可能在2030年代就出現核融合電廠的原型廠,並展開進一步商轉的測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