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大腦神經元接近狒狒 若未滅絕恐顛覆地球生活

劉孜芹    2023年01月14日 19:30:00

美國范登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顯示,暴龍的大腦內含足夠的神經元,智慧恐怕堪比狒狒,可以解決問題,甚至能夠建構群體文化。



 



華盛頓郵報報導,長期以來,暴龍經常被認為高大、笨拙,之所以能夠稱霸白堊紀是歸功於牠的巨顎以及利齒,而非智慧。不過,一項日前刊於「比較神經學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的研究指出,暴龍的大腦其實含有足夠的神經元來解決問題,智慧接近狒狒,「就是牠們那個時代的靈長類動物」。



 



研究作者之一、范登堡大學神經科學家兼生物學家郝庫蘭諾赫佐(Suzana Herculano-Houzel)表示,暴龍屬於「獸腳亞目恐龍」,是一種前肢小、主要由2隻後腳行走或奔跑的肉食性恐龍,牠們的腦細胞程度與狒狒相近,應該有解決問題甚至建構群體文化的能力。她甚至說:「如果沒有小型星體撞擊地球,導致大多數恐龍滅絕,地球可能會是一個可怕而且全然不同的世界。」



 






 



這項新研究建立在越來越多的證據基礎上,這些證據表明暴龍不僅是一種大型野獸,還是一種群居動物。構成恐龍腦部中的灰質(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軟組織不像骨頭,難以保存到現在。因此,郝庫蘭諾赫佐研究暴龍的骨質腦殼,並與暴龍現存的近親物種「鳥類」的骨骼進行比較。



 



根據鴕鳥與鴯鶓的骨骼推斷,暴龍大腦的神經元多達30億個,與狒狒大腦相當;同屬暴龍科的歧龍(Alioramus)也有10億個大腦神經元,類似於捲尾猴。郝庫蘭諾赫佐指出,如果暴龍的認知能力接近狒狒,意味著暴龍應該懂得使用工具,也會將知識傳遞給下一代,郝庫蘭諾赫佐還認為總有一天,會找到暴龍使用某種社交方式成群結隊狩獵的證據。



 



與過去認為暴龍單獨行事的形象相反,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暴龍可能是群體行動。在美國猶他州、蒙大拿州和其他地方發現的大型墓地化石表明,這類食肉性恐龍像狼一樣成群活動;另有雄性獸腳亞目恐龍的遺骸化石被發現時,是在守護一窩蛋,與現代鳥類的行為相同。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