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晶片法】歐洲議會委員會建立「晶片外交」機制 台灣罕見入列

劉孜芹    2023年01月25日 10:10:00

歐洲議會產業暨能源委員會24日投票通過「歐盟晶片法」(Industry, Research and Energy of the European Chips Act)草案,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歐盟的半導體產業,並竭力防止未來出現任何晶片供應鏈短缺,限制對第三方國家的依賴,並提高歐盟在全球晶片技術的領導地位。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法案還包括一條罕見的修正案,要求歐盟展開「晶片外交」,與台灣、美國、日本以及南韓等戰略性夥伴合作,以確保晶片供應鏈的安全。



 



根據歐洲議會新聞稿,歐洲議會產業暨能源委員會(Industry and Energy Committee)在24日投票,以壓倒性的67票贊成、1票反對以及4票棄權表決通過「歐盟晶片法」(Industry, Research and Energy of the European Chips Act)草案,以及議會各黨團提出的修正案。



 



法案內容除了促進歐洲半導體的研發創新、設置「供應鏈短缺危機」的早期預警指標之外,其中一項與第3國發展產業合作的條文特別值得注意。



 






 



歐盟晶片法草案第7條指出,由於半導體供應鏈的全球化特性,與第3國合作是歐盟尋求半導體生態系韌性的重要條件,因此歐洲執委會應在歐洲半導體委員會(European Semiconductor Board)的協助下,與第3國建立夥伴關係。這項條款要求歐盟建立「晶片外交機制」,並與台灣等合作夥伴建立投資管道、貿易協定以及其他外交措施,以強化交往關係來確保晶片供應鏈的暢通、安全。



 



包括曾在去年訪台的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等多名議員,都曾針對這項條款提出類似修正案,將「第3國合作」的指涉對象明確納入台灣。事實上,以歐盟來說,在法案中直接納入台灣是非常罕見的作法。



 



產業暨能源委員會通過的修正條文整合版本增列第7條a款,規定:「執委會代表歐盟,應尋求與理念相近的戰略夥伴合作,例如擁有半導體產業優勢的美國、日本、韓國及台灣,透過『晶片外交倡議』以強化供應安全、因應斷鏈,並涵蓋晶片原料及第3國出口管制等領域的對話協調。」



 



去年,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提出「歐盟晶片法」草案,並送進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審查;該法案的具體目標之一,就是希望歐洲在全球半導體的市占率,能夠從目前的不到10%提高至20%。這項立法將動員超過450億歐元的公共以及私人投資,對於增強歐盟在半導體技術和應用方面的競爭力至關重要,為高技能、創新和高薪工作創造大量市場。



 



「歐盟晶片法」草案及其修正案的下一步,則是歐洲議會在2月13日至16日,於史特拉斯堡的全體大會期間進行黨團協商,屆時若無提案要求交付全體表決,歐洲議會便會與「歐盟部長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的會員國代展開協商,兩個機構都取得共識後才會完成立法。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