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去年2月24日,悍然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出動大軍入侵烏克蘭滿一週年之際,盤點最具代表性意義的俄國五大失敗,象徵普丁面臨發動這場戰爭即將面臨「得不償失」的結局。
俄軍在去年2月24日發動攻勢時,兵鋒直指包括北方的首都基輔;當時不少人認為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會很快被殺、生擒或是出逃國外,可能導致烏國民心士氣崩潰而迅速投降。
然而,俄軍低估了烏克蘭軍民的抵抗決心、也輕忽了澤倫斯基的代表性與象徵意義。北路俄軍以綿延的車隊在通往烏克蘭首都基輔的高速公路時,遭遇烏國正規軍以及成立不久的國民衛隊奮起抵抗;最終北路俄軍主力止步於基輔西北郊的伊爾平(Irpin)與布查(Bucha),因而老羞成怒屠殺當地平民。
隨後當企圖接應在基輔機場機降傘兵的計畫失敗後,烏克蘭最終捍衛了首都,讓基輔從未淪於俄軍之手。
俄軍在初期的輕敵與大意,加上分兵多處導致無法集中優勢,白白耗損了大量受過訓練的寶貴正規部隊。莫斯科僅宣稱損失約6000人,烏克蘭方面宣稱統計至22日,已殲滅了14.4餘萬俄軍,而美軍則估計雙方都死傷超過10萬人以上;並且俄方還有多位將官戰死,據稱有多達20為將軍陣亡,其中有部分是烏克蘭愛國民眾通報行蹤,進而實施「斬首」作戰行動。
由於俄軍傷亡慘重,因此普丁不得不在去年進行局部動員,徵召至少30萬名動員兵;並在經過短促的訓練後,於今年陸續投入前線作戰。
俄軍黑海艦隊的旗艦「莫斯科號」巡洋艦在去年4月14日被重創後沉沒,則對俄國海軍的聲望與士氣造成一次重大的打擊;雖然烏克蘭海軍猶如以卵擊石,但以陸基「海王星」反艦飛彈系統將其擊沉,尤其該艦在開戰初期逼降蛇島最終卻自身淪為波臣,展現了烏克蘭以小搏大的決心與勇氣。
去年10月8日,俄國總統普丁宣布併吞盧甘斯克、頓內次克、札波羅熱以及赫爾松四地之後,在普丁生日隔天發生的克赤(Korch)大橋爆炸事件,則再度狠狠打臉普丁的尊嚴。雖然烏克蘭官方並未承認進行這次爆炸破壞行動,但由於該橋是俄國本土與2014年占領的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連接樞紐,實際上象徵了烏克蘭並不屈從克里米亞半島遭到佔領的事實。此外,該橋無法通行後也造在南線赫爾松地區作戰的俄軍補給困難,成為促使俄軍放棄南部大城赫爾松,撤回聶伯河東岸的主因之一。
烏克蘭武裝部隊在西方鼎力相助下恢復了元氣與戰力,隨後在秋季發起的反攻在全線收復了大片國土,尤其在南線更放棄了開戰初期,唯一佔領的地區首府赫爾松,這對普丁原本計畫完全掌控烏克蘭的目標而言可謂重大失敗;當時的烏克蘭境內俄軍司令蘇羅維金(Sergey Surovikin)上將在11月指出,由於缺乏補給(加上無險可守),因此下達了全軍撤回至聶伯河東岸的命令。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