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歧視?中國防疫專家吳尊友稱「勿接觸外國人」以避免猴痘

國際中心    2022年09月19日 15:39:00

中國重慶市16日傳出中國境內第一起猴痘境外移入個案,17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微博上發文,提出三項觀察與五點建議,其中第一條建議便稱「不要同外國人發生肌膚直接接觸」,這樣的說法一出,引發各界譁然,甚至挨轟「種族歧視」。





 



重慶市衛健委消息,16日發現的猴痘案例便是在入境集中隔離期間確診猴痘。吳尊友主張,中國對入境者的新冠疫情防控,在防堵猴痘疫情上也「發揮了重要的保護屏障作用」,且現階段看來,重慶案例以外「存在漏網病例的可能性非常小」;不過,「雖然目前可能沒有漏網的,但不代表將來沒有漏網的」,因此仍需強化衛生教育。



 





吳尊友建議民眾「不要同外國人發生肌膚直接接觸」,以避免感染猴痘。(擷取自吳尊友微博)


 



吳尊友提出五項建議,包含「不要同外國人發生肌膚直接接觸」、「不要同近期(三周內)從境外回國的人發生肌膚接觸」,以及「不要同陌生人發生肌膚接觸」等等。



 



對此,部分中國網友不以為然,有人認為為了防疫而完全不接觸外國人,過於極端。有網友表示,「我們願意為了預防車禍而買車險,但是我們不會拒絕開車座車。我們會為了預防新冠戴口罩而不會拒絕出門」。



 



還有網友將此事跟新冠疫情之初中國人遭受的歧視相提並論。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部分網友發言稱,疫情初期有很多外國朋友替被歧視的中國人發聲,但後來中國疫情趨緩、外國疫情爆發時,中國人卻對外國人遭受的歧視默不作聲。



 



也有人強調,許多長期居留中國的外國人因新冠疫情而久未出境,這些人並沒有比中國本地人更容易傳播猴痘,不該遭受污名化。



 



另據澎湃新聞19日報導,中國首例輸入性猴痘病例是一名29歲中國籍銷售人員,他於9月2日至8日訪問德國,9月2日在柏林發生男男性行為,該男隨後前往西班牙,9月14日返回重慶。





期間該男曾出現喉嚨乾燥發癢,9月9日發燒,右腳踝出現紅色皮疹和膿皰。9月11日曾到私人診所就診,服用消炎藥。9月14日被重慶市疾控中心確定為猴痘疑似病例。基因測序表明,該病例感染毒株屬於西非B.1分支,與2022年6月21日採集的德國株高度同源。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