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首次使天體改道!NASA證實小行星撞擊任務成功

周昱君    2022年10月12日 11:20:00

經過兩周的數據分析,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11日終於證實,9月26日撞擊小行星的任務成功,讓目標改道,寫下人類史上第一次「改變天體運行軌跡」的紀錄。





 



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表示,此一壯舉證明了NASA扮演「地球保衛者」的決心;面對來自宇宙的威脅,NASA隨時準備好接招。NASA科學家葛雷茲(Lori Glaze)則指出,以這次撞擊任務為起點,天文學家得以進一步研究,若未來真的有天體可能撞上地球,該如何避免。



 






 



(延伸閱讀:以後不用怕小行星撞地球! NASA撞擊任務首次讓小行星改道



 



此任務稱為「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透過精密計算,引導太空船準確擊中小行星迪莫弗斯(Dimorphos)。迪莫弗斯繞行另一個小行星迪迪莫斯(Didymos);撞擊任務之前,迪莫弗斯原本需要11個小時又55分鐘才能繞完軌道,改道後繞行時間大約縮短了32分鐘。



 



現階段,科學家將著重於分析撞擊任務的「噴濺物」(ejecta),也就是太空船高速撞擊小行星時,所產生的碎石。NASA指出,噴濺物帶來的後座力,增強了太空船撞擊小行星的推力,有點類似一顆氣球噴射出的氣流,能推動氣球往反方向前進。



 







小行星迪莫弗斯被撞擊時,噴發的碎石和塵土形成一縷煙霧。上圖為美國國家光學紅外線研究天文台(NOIRLab)釋出的影像,下圖來自NASA。(美聯社)


 



(延伸閱讀:NASA飛行器同伴一路跟拍 小行星撞擊任務新視角首曝光



 



為了進一步了解噴濺物的後座力,得先認識這個小行星的物理特性。NASA進行撞擊任務時,義大利太空總署的小飛船LICIACube也一路伴飛,拍攝、紀錄任務過程;透過分析這批影像,科學家就能更了解小行星迪莫弗斯。



 





NASA撞擊小行星迪莫弗斯時的三個不同視角:左邊是執行撞擊的太空船上的前置鏡頭,右上為哈伯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捕捉到的景觀,右下則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下的影像。(美聯社)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