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院共和黨抗中4要角 將左右國會未來兩岸政策

劉孜芹    2022年12月08日 13:05:00

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大致明朗,共和黨已確定取得國會眾議院的控制權,替保守派贏得削弱總統拜登議程的籌碼,屆時在與中國的經濟、貿易關係,以及對台政策等問題上,都將有所變化。



 



由共和黨人掌握的眾議院,外界大多預料會對拜登政府施加更多壓力,要求白宮對北京當局展現更加強硬的態度,而其中4名議員更是關鍵人物。



 



麥卡錫(Kevin McCarthy)



 



共和黨在眾議院勝選後,眾議院領導層上至議長下至各委員會主席,都將由共和黨人接替,其中不少人「持強硬的抗中態度」。第一位首要的就是將在明年1月成為下屆議長的麥卡錫(Kevin McCarthy)。



 



即將卸任的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因出訪台灣而讓北京當局震怒,甚至一度斷絕與美方所有交流。當時,麥卡錫也曾允諾說,如果他當選眾議院議長,他也「十分樂意」安排訪台行程,麥卡錫還強調說:「支持台灣是最符合美國利益的選項」。



 






 



甚至據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分析,麥卡錫訪台的時間點最早或許會落在明年初、正式就任議長之前,以降低敏感性。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美中關係專家盧翔則警告,如果麥卡錫以眾議院議長的身分出訪台灣,北京可能會在外交及軍事上予以「更激烈的回應」,美國眾院議長最好不要「重蹈覆轍」。



 





 



事實上,早在2020年5月,麥卡錫便在眾議院宣布成立共和黨「中國工作組」(China Task Force),當時本計畫與民主黨人攜手合作,執行該工作組針對中共政權及其威脅的調查工作;但最終民主黨並未同意參與。而眾院共和黨中國工作組日後發表的報告,也指出中國恐怕是美國的「長期威脅」。



 






 



兩年後,麥卡錫仍不改對中強硬態度,在日前訪問中再度強調,他如果成為眾議院新議長,將會設置「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以在一系列的經濟及軍事議題上,遏阻來自中國的威脅。麥卡錫更直言,中國是竊取美國智慧財產的「第一大國」。



 





 



 



麥考爾(Michael McCaul)



 



除了麥卡錫外,現任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主席,有望成為下議一任眾議院共和黨團主席的麥考爾(Michael McCaul),也是堅定的「抗中派」。麥考爾同時也是共和黨中國工作組主席。



 



麥考爾日前表示,他若成為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上任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與中國競爭」,並稱中國恐為美國國安的最大威脅。共和黨人屆時將加強出口管制,防止中國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可能會要求美國商務部,再次評估目前對中國技術出口的審查。另外,共和黨人也計畫強化供應鏈,以支持美國半導體產業。




 



麥考爾11月22日發布外委會一份有關中國對區域影響力的評估報告,指中國的全球投資和商業行為,特別是其掠奪性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對許多國家及其公民產生負面影響,呼籲拜登政府採取全面行動追究中國的責任,制止其在全球爭取影響力和統治地位。



 



羅傑斯(Mike Rogers)



 



另外,有望擔任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共和黨眾議員羅傑斯(Mike Rogers),也有意推動強化美國印太司令部在印太區域內,對抗中國的準備。他與麥考爾計畫共同努力,加強美國國防工業的供應鏈,以便更容易地向台灣提供軍事裝備,從而抵禦來自中國的任何潛在攻擊。



 






 



蓋拉格(Mike Gallagher)



 



最後一位抗中要角,則是有望擔任「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CECC)眾議院多數黨主席的威斯康辛州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蓋拉格從政前是陸戰隊員,若他順利接下CECC主席的位子,預計CECC將更為關注國防及安全問題,並持續對台軍售,最大幅度支持台灣的防務。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