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權為何近50年後翻盤 美保守派大法官首度佔多數是關鍵

羅苑韶    2022年07月04日 14:32:00

為什麼美國最高法院在通過羅訴韋德案,保障女性墮胎權近50年後,會去推翻前判例,否決憲法作為墮胎權的保護防線?那是否表示,現在的年輕女孩擁有的權利比她們的母親和祖母來得少?



 



事實上,美國各州多年來持續對墮胎權有程度不等的監管,密西西比州2018年通過禁止懷孕15周後墮胎的法令,密州僅存一家執行墮胎的醫院「傑克森婦衛組織」(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認為不符合羅訴韋德案(羅案)精神,因而提出告訴並在地方法院獲勝,密州當局於是告到最高法院,要求大法官解釋。未料最高法院9名大法官因保守派占優勢,不但同意密州的墮胎禁令合憲,甚至一併推翻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



 



大法官6月24日做出判決,投票以6比3維持密州的15周墮胎禁令;同時以5比4推翻羅訴韋德案。撰寫判決意見的保守派大法官阿利托(Samuel Alito)寫說:「憲法沒有提到墮胎,也沒有任何憲法條文隱含對此權利的保障」,因此將墮胎交由各州民意機關自行決定。



 





 



保守派大法官意見



 



阿利托表示,1973年的羅案判決、及高院往後多次確認羅案的判決都「必須推翻」,因為那些判決「錯得離譜」,而且立論薄弱,造成的傷害等同濫用司法權威。阿利托寫說,「墮胎是個深沈的道德問題,憲法未禁止各州公民監管或禁止墮胎,羅案和凱西案僭越那個權限。我們現在推翻先前那些決定,將權限歸還給人民及其民選代表。」凱西案是1992年另一個確認墮胎權的判例。



 



羅訴韋德案是最高法院20世紀最重要、也是最有爭議的裁定,確認美國憲法保障的個人隱私權,保護女性可決定終止懷孕。然而阿利托的論點指出,羅案不符合憲法第14條修正案的「正當程序」,應予翻案,他認為該修正案正當程序要保護的是深植於美國歷史傳統的權利。



 



另一名保守派大法官湯瑪斯(Clarence Thomas)贊同高院援引實質正當程序去否決對墮胎製造出來的憲法權利。他在協同意見寫說:「依此理由,我們在未來的案例應重新審理高院以實質正當程序做成的判例」,他指出的判例包括保護避孕、禁止同性戀的州法無效、及全國同婚合法化等權利,還明確表達應盡快取消這些判例。



 



墮胎


支持墮胎人士抗議最高法院裁決,高舉標語寫著:「反墮胎人士說支持生命是謊言,他們根本不管我們的死活」。(美聯社)


 



法官:本裁決並非禁止墮胎



 



前總統川普提名的保守派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贊成推翻羅案,他在協同意見寫說,「憲法在墮胎的議題並沒有立場,憲法條文未提及、也沒有包含墮胎」。「憲法在墮胎議題上是中立的,高院也必須謹守中立,9名非民選大法官並不擁有超越民主程序的憲法權力,命令全美 3.3億人執行支持或反對墮胎的政策。」他指出,最高法院此次裁決不是要在全美禁止墮胎,而是讓墮胎的決定交由人民和他們的民選代表經由民主程序決定。



 



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 雖同意維持密州15周墮胎禁令,但並未加入推翻羅案的行列。他認為推翻羅案和凱西案,對法律系統造成嚴重衝擊。他主張與其推翻羅案,降低衝擊的作法應該是摒棄該案界定「母體外存活力」(viability,24周左右)的時間。



 



支持墮胎人士強調女性身體自主權。(美聯社)


 



 



反對推翻羅案自由派大法官意見



 



居少數的自由派大法官布雷爾(Stephen Breyer) 、凱根(Elena Kagan) 、索托瑪約(Sonia Sotomayor)否決推翻羅案的決議。他們撰寫的意見指出,「今日年輕女性成年後擁有權利將較她的母親和祖母還少。」從受孕起初,女性便失去話語權,她居住的州可以強迫她付出高昂的個人和家庭代價,完成懷孕整個程序。



 



「不論未來法令如何明確界定,今天的裁決結果十分肯定:削減女性的權利,以及她們身為自由和平等公民的地位」。「人們不應相信這個多數(大法官)組合已完成它的工作。羅案和凱西案認可的權利不是孤立的。相反的,高等法院數十年來將它與其他涉及身體整體性、家庭關係和生育等已確立的自由相連結。」法院今天逆轉路徑的唯一理由,就是這個法院的組合已經改變。



 



「對最高法院感到悲傷,為千千萬萬美國女性今天失去基本的憲法保護更感悲傷。我們表示異議。」



 



 





大法官大合照:前排(左起)阿利托、湯瑪斯、羅伯茲、布雷爾、索托瑪約;後排(左起)卡瓦諾、凱根、戈薩奇、巴瑞特。(公共領域)


 



最高法院是政治算計下的組合



 



最高法院 9名大法官經歷了幾個轉折點走到現在的組合。2016年保守派大法官史卡利亞(Antonin Scalia)突然過世,他是直言反對墮胎權的大法官,湯瑪斯和阿利托當時也明確表態反對羅案,這 3人的意見未能獲得多數支持。未料史卡利亞之死反而啟動了一連串嚴峻的變化,意料外的發展最後導致羅案遭推翻。



 



轉折點1:麥康奈的大賭注



 



史卡利亞2016年過世,參議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奈(Mitch McConnell)很快便聲明,他不會為總統歐巴馬提名的人選開聽證會、也不會投票同意。這在現代史上史無前例,拒絕甚至毫不考慮總統提名人選。麥康奈主張「美國人民對未來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選應可有發言權。空下來的大法官位子應由下任總統決定。」



 



歐巴馬任命加蘭德(Merrick Garland),這位受尊重的法官也得到參議院共和黨人的讚許。不過麥康奈十分堅持,連聽證會都不願意開。史卡利亞留下的大法官位子暫時懸缺。



 



轉折點2:川普當選總統





贏得 2016年總統大選的人可挑選史卡利亞的繼任人選。儘管希拉蕊柯林頓獲得全美普選票數,但是川普取得多數選舉人票當選。川普選前就說過,將任命反墮胎立場的大法官,他就職後很快挑選戈薩奇(Neil Gorsuch)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密西西比州僅存執行墮胎的醫院外,反墮胎人士來宣導他們的理念。(美聯社)


 



轉折點3:甘迺迪退休



 



共和黨任命的甘迺迪(Anthony M. Kennedy)宣佈 81歲退休。甘迺迪是天主教徒,對於墮胎議題十分掙扎。他一方面認為墮胎不道德,但同時也相信憲法保護個人對自身生命做決定的自由。他宣佈退休給川普機會再任命一名大法官,川普選了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卡瓦諾的提名在參議院經歷激烈的聽證過程,最後以 50比48票通過,多虧緬因州參議員柯林斯(Susan Collins)的一票。柯林斯支持墮胎權,她說私下獲得卡瓦諾保證羅案已是確立的法案,她沒料到卡瓦諾會去推翻羅案。



 



轉折點4:金絲伯格過世





最高法院資深的自由派和捍衛女權的大法官金絲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與癌症奮戰多年後,於 2020年9月18日辭世。她 2014年 81歲時,有人呼籲她退休,那麼便可讓歐巴馬和參議院民主黨多數挑選她的繼任者。美國大法官是終身職,鬥志高昂的她無意退休。



 



金絲伯格 2020年過世時,距離總統大選僅剩 6周。但這時麥康奈一反先前的態度,認為川普應儘速選擇大法官繼任人選。川普提名巴瑞特(Amy Coney Barrett)。巴瑞特曾擔任已故大法官史卡利亞的法庭書記官,她和史卡利亞一樣,認為墮胎不道德,羅素韋德案的裁決有誤。



 



曾拒絕歐巴馬提名人選的參議院共和黨人在川普輸掉大選前一周,迅速通過巴瑞特的任命案。巴瑞特就任後,最高法院首度有了足夠的多數意見,於是順利的推翻掉羅訴韋德案。



 



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之後,年輕女孩未來擁有的權利較她們的母親、甚至祖母輩的女性還要少。(美聯社)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