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神學士後果】英學者:中國取代美國 已成聖戰士恐攻首要目標

國際中心    2021年11月24日 18:10:00

美國學術雙月刊《外交政策》22日刊登英國皇家聯合研究所 ( 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 資深副研究員潘圖奇(Raffaello Pantucci)投書,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恐怖份子的新攻擊目標。



 



潘圖奇指出,過去中國一直不是恐怖份子的首要目標,但隨阿富汗神學士政府奪權,北京當局與神學士的密切合作,加上近年種種針對新疆維吾爾人的政策,使得情況發生改變。



 






 



中國已經成為恐怖份子的新目標



 



過去,無論是基地組織還是伊斯蘭國(ISIS),都專注針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大國、或是當地對手,中國很少成為恐怖主義攻擊的對象,即使中國國內對新疆穆斯林實施殘暴政策。但潘圖奇認為,10月初ISIS-K(伊斯蘭國呼羅珊省)攻擊阿富汗北部昆都士(Kunduz)的一座清真寺、造成近50人死亡的恐怖攻擊事件顯示,中國已經成為恐怖份子的目標。



 



ISIS-K宣稱,攻擊昆都士清真寺的自殺炸彈客是一名維吾爾族穆斯林,攻擊目的是懲罰神學士應中國要求,驅逐阿富汗境內的維吾爾人。



 



潘圖奇指出,中國長期自我定位成「發展中國家」,這意味著北京當局可以在一定程度免於被恐怖組織視為壓迫弱小的「第一世界」國家。在九一一事件之前,基地組織甚至曾將北京視為可能的合作夥伴——基地組織的邏輯是,中國反對美國,而美國是基地組織的死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一度被基地組織視為潛在合作夥伴



 



過去多年,中國與恐怖組織似乎未有太多聯繫,潘圖奇列舉,中國在1990年代後期曾對過境的基地組織成員表現寬容,但可能只是出於無心。到了2004年,情況發生變化,中國情報部門表示願意與西方合作,交出過境中國機場的恐怖份子嫌疑人。



 



在神學士1990年代第一次掌權時,中國就採取幕後合作的方式,只要神學士阻擋維吾爾人在阿富汗境內建立自己的組織即可,對於神學士其他的目標,北京並不關心。



 



2010年代,基地組織和ISIS的領導人陸續發表零星聲明,對北京的維吾爾政策表達不滿,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造成的反響有限,也並沒有影響中國政策或導致針對中國的行動。



 



然而,如今隨著北京當局在阿富汗的影響擴大,中國成為了聖戰士的新攻擊目標;即使北京迴避與神學士政府正式接觸,但中國是東亞地區大國當中,最願意與神學士接觸的國家。ISIS-K利用神學士與北京的密切關係,向對神學士不滿的維吾爾人、以及其他對中國的維吾爾政策不滿的阿富汗人伸手。



 






 



中國被視為神學士主要支持者



 



神學士政府已經公開表示希望與中國政府合作,中國也明確提出條件:神學士要向維吾爾武裝份子採取行動。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0月在卡達會見神學士領導人時,再次呼籲神學士切斷與維吾爾武裝份子的聯繫。



 



潘圖奇分析,昆都士清真寺恐攻事件傳達出多個訊息,首先,是凸顯神學士無法保護阿富汗少數民族;其次,向中國抗議新疆政策;第三,ISIS-K藉此吸引自感被神學士拋棄或威脅的維吾爾人;最後,向世界表明ISIS-K為受壓迫的穆斯林發聲。前述幾個訊息,將能引起世界各地的潛在恐怖主義支持者共鳴。



 



(延伸閱讀:中國承諾提供阿富汗2億人民幣物資援助 包含300萬劑新冠疫苗)



 



北京當局並未對都士清真寺恐攻事件攻擊者的身份置評,但官媒《環球時報》刊登了一篇評論,指責攻擊者是維吾爾人的說法純屬捏造。但北京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面對的威脅,除了對塔吉克的戒備增加外,巴基斯坦境內的激進組織也將目標對準中國在當地的利益,中國在吉爾吉斯的使館也在近年遭受攻擊。目前為止,大多數攻擊事件都是當地分離主義運動發起的,ISIS-K的聲明則使中國正式成為恐怖份子的目標。



 



潘圖奇指出,中國已被捲入阿富汗國內局勢,在國際上被視為神學士支持者、填補美國在阿富汗留下的真空,而中國卻還沒有做好處理此類威脅的準備。中國解放軍可能規模龐大且設備精良,但打擊極端組織的經驗卻很少,而且經常依賴其他國家協助。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