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12歲女童被迫嫁25歲繼親案」震驚各界 人權團體呼籲徹底廢除童婚

盧睿鋐    2021年11月30日 07:00:00

聯合國在1990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旨在保護18歲以下孩童的基本權利及福祉,人權理事會也認定童婚違反人權,試圖遏止各傳統文化的童婚、保護兒童人權。



 



儘管如此,在中東、南亞及非洲的部分鄉村,童婚仍相當盛行。《半島電視台》報導,伊拉克一名母親抗議12歲的女兒遭生父強迫出嫁,引發民眾不滿,在法院外示威抗議,迫使伊拉克法院在21日休庭,28日繼續審理,目前尚未做出判決。



 





 



伊拉克內政部稱少女未被迫出嫁



 



這位母親匿名向地方媒體求救,指她的女兒Israa曾被強暴,並被迫嫁給繼父的兄弟,《海灣新聞》(Gulf News)則指稱,她的女兒是被迫嫁給生父第二任妻子的兄弟。



 



伊拉克內政部處理婦女受虐的部門在聲明中表示,該部門已和女孩、女孩父親及「女孩丈夫」約談,並詳閱這門宗教契約,得到的結果卻是該名女孩並未被強迫出嫁。



 



伊拉克婦女及孩童權利倡議人士Hala表示,不論內幕為何,一樁12歲少女和25歲男子間的婚事完全無法接受。



 






 



這門婚事原定在21日交由巴格達卡米迪亞地方法院(Baghdad’s Kadhamiya district)審理,但民眾對這樁婚事不滿,聚集在法院門口抗議,他們手舉旗幟及標語,高呼「童婚是對孩童的犯罪」、「拒絕童婚」。



 



一名示威者表示,小孩子就應該在家看卡通,不應結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站在這裡,表達譴責。」



 





 



貧窮、宗教因素導致童婚問題



 



根據伊拉克法律,法定適婚年齡為18歲,緊急情況下如果得到當事人父親的同意,則能降至15歲。



 



聯合國在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明定各項性別平等權利,包含婚姻權。公約指出,和未滿18歲的孩童結婚屬於強迫結婚。



 



儘管種種規範,童婚在伊拉克,尤其是農村地區以及該地區其他國家仍相當普遍,貧窮和宗教因素導致許多父母會將女兒出嫁,希望能減輕經濟負擔、提供家庭生計上的支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致力於保障孩童受教權。(湯森路透)


 



伊拉克政府曾在2018年進行一項多項指標調查(MICS),結果顯示,20到24歲已婚女性當中,有7.2%在15歲以前就結過婚,另有20.2%的人18歲以前就已經結婚。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表示:「童婚侵犯人權、損害女童發育,往往導致過早懷孕及社會孤立,教育不足以及缺乏職業訓練讓貧困的性別層面更為明顯。」



 



法學專家指出,儘管這起案件引發軒然大波,還有很多女孩沒有得到同樣的關注。



 



負責兒童權利案件的巴格達律師瑪麗亞姆(Mariam Albawab)說:「在本起案件中,女孩母親訴諸社群網站,引發全國熱議,讓該案件得到媒體矚目。然而,還有數以千計的案件需要媒體關注,其中有許多婚姻在未得到注意或譴責的情況下悄悄進行。」



 



國際非營利組織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呼籲將最低結婚年齡上調至18歲,要求取消任何特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