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債新招 美國政府允許收債機構用社交平台追討欠款

賴昀    2021年12月04日 17:00:00

 





《華盛頓郵報》指出,新冠肺炎期間有更多人欠下債務,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FPB)允許收債機構利用臉書、Instagram等社交平台追討欠款。



 



收債機構不得在債務人的貼文底下和個人主頁公開留言索債,但可以透過社交平台私下發訊息給債務人。收債人必須清楚表明自己的身分,也必須讓債務人有辦法拒收訊息。



 






 



增加聯繫債務人的管道



 



《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CFPB在研議了一年多之後,2日發布消息,允許收債機構將社交平台最為其中一種聯繫債務人的管道。2020年10月,時任CFPB主任克蘭格(Kathleen Kraninger)表示,科技進步已經改變人們交流方式,CFPB也在提升收債機構的能力,並指出1977年美國國會制定的《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規定收債機構必須與債務人保持溝通。



 



除了社交平台外,收債機構可以透過電話、電子郵件、簡訊和信件與債務人取得聯繫。



 






 



禁止騷擾、濫用和不公平的收債行為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規定收債人員每週最多只可以為特定一筆債務致電7次,在與任何債務人溝通特定一筆債務後的7天內也不得再次致電;但身負多筆債務的債務人仍可能會在一週內被打電話追討數十次。



 



《公平債務催收行為法》明文禁止騷擾、濫用和不公平的收債行為,也嚴禁收債人用虛假或誤導性的陳述來索債,CFPB 的債務催收規則也禁止催收人員在7天內、或與債務人就單一筆債務電話交談後的7天內,重複致電超過7次。



 



此外,CFPB並未對收債人員通過簡訊、電子郵件或社交平台私人訊息聯繫債務人的頻率做出任何限制,僅表示收債機構必須確保債務人可以拒收訊息。



 






 



務必留意收債詐騙



 



美國有超過8000家收債公司,產業總值高達數十億美元,有數千萬美國人的債務被委由收債機構追討。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警告,雖然法律允許收債人員使用多種聯繫方式,但債務人也務必留意收債詐騙。



 



FTC提醒,如果接到要求償債的電話,但對這筆債務沒有印象、收債人拒絕提供自己的的地址或電話號碼,或是收債人用逮捕來威脅還款,這通電話就可能是詐騙電話。



 



收債集團ACA International執行長尼柏(Mark Neeb)表示,該項新規定象徵「在與消費者的溝通現代化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小步」;批評人士則表示,收債機構與債務人的聯繫通訊出錯的機會將增加,例如有些人可能無法經常使用網路,另外債務訊息是私密的個人訊息,卻可能因此被誤傳送給其他人。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