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挺台】立陶宛貨物在中國海關遭卡 外長藍斯柏吉斯:尋求歐盟介入

賴昀    2021年12月04日 12:00:00

中國為報復立陶宛的友台舉動,展開經濟報復,近日傳出立陶宛貨物在中國海關被卡、遲遲無法通關,立陶宛媒體報導,中國電子報關系統已將立陶宛從「來源國」列表刪除。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3日表示將尋求歐盟執委會介入協助,以解決問題。



 






 



立陶宛貨物被卡中國海關



 



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11月正式掛牌運行,中國大為不滿,接連在政治、經濟層面報復立陶宛,《彭博》引述立陶宛當地媒體指出,自12月1日起,中國電子報關系統將立陶宛從「來源國」列表刪除,導致立陶宛貨物滯留在中國港口無法通關,而中國官方遲遲未回應此事。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3日將中國此舉描述為「未經宣布的制裁」,表示將尋求歐盟執委會協助解決問題,並指出,「一個歐盟成員國受到單向制裁,這是前所未有的」。



 



華盛頓郵報》報導,藍斯柏吉斯早前即已指出,中國屢屢在沒有白紙黑字的情況下刁難立陶宛,他每隔幾天就會聽到有企業說不會再在中國做生意,商品不是無法進口、就是無法出口,要不就是合約被取消,或貿易夥伴突然不再回覆訊息,這與2020年中國突以食安為由,對澳洲龍蝦下禁令,如出一轍。



 






 



歐盟:了解中



 



歐盟執委會表示,正在與立陶宛和歐盟駐中國代表處聯繫以了解詳情,發言人馬斯拉里 ( Nabila Massrali)表示,「我們被告知,立陶宛的貨物無法通過中國海關,進口申請被當局拒絕」。



 



立陶宛財政部長思凱斯特(Gintare Skaiste)表示,立陶宛出口中國總值僅佔全國GDP不到1%,中國的報復舉動對立陶宛「沒有根本性影響」。



 






 



台灣代表處的設立不牴觸「一個中國」原則



 



立陶宛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則對中國此舉表示遺憾,並重申台灣代表處的設立不牴觸「一個中國」原則;目前立陶宛政府正設法彌補相關企業損失。



 



立陶宛工業家聯盟(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表示,將要求政府向世貿組織(WTO)投訴,抗議中國無理增加貿易限制。



 






 



根據立陶宛中國貿易協會(LCTA)資料,並非所有出口中國的立陶宛企業都受到衝擊,受影響最大的是食品及農林牧相關產業,高科技或替代性較低的商品服務則幾乎不受影響。







在台灣駐立陶宛代表處運行11月開設之後,北京火速召回中國駐立大使,並將與立陶宛的關係降為「代辦級」。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