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居美國和英國的數十名緬甸羅興亞難民對臉書提起集體訴訟,指控臉書放任針對羅興亞人的仇恨言論在社群平台上傳播,並索償1500億美元。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6日美國律師事務所Edelson PC和Fields PLLC代表羅興亞委託人,在加州提起集體訴訟,指控臉書未能有效管理平台上的內容及平台設計,「寧願用羅興亞人的生命來換取在東南亞小國(指緬甸)的市場滲透率」,導致羅興亞社區面臨現實世界的暴力。
除了在美國的法律行動外,一家代表部分羅興亞難民的英國律師事務所也發函給臉書倫敦辦公室,指稱臉書的演算法放大了針對羅興亞人的仇恨言論、臉書未能投入資源給了解緬甸政治時事的事實查核員,亦未能刪除煽動針對羅興亞人的暴力行為的貼文及帳戶,同時臉書在受到慈善機構和媒體警告的情況下,仍未能「採取適當和即時的行動」。
臉書還未回應此事,僅坦承其在緬甸「防止錯假資訊和仇恨言論的速度太慢」,並表示已採取行動打擊該地的濫用行為,包括在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禁止軍政府人員使用臉書和Instagram。
臉書在過去面對類似指控時,曾表示自己受到美國《通信端正法》第230條的保護,該法條保障社群平台等網路服務提供者無須對用戶發布的內容負責。控方稱,如果臉書援引第230條作為抗辯,則將依據緬甸法律向臉書索賠。
《路透》報導指出,儘管美國法院可以在控方所提告、發生於其他國家的案件中,適用該國的法律,但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教授查德(Anupam Chander)預測,在此案「不太可能成功」,並指出在美國,未有針對受第230條保護的社群媒體被援引外國法律控告成功的前例。
(延伸閱讀:沒有國籍、不被承認的民族 被整個緬甸排擠仇恨的「羅興亞人」是誰?)
Rohingya refugees are asking for $150 billion in damages from Facebook, for the role it played in amplifying hate speech leading to genocide against the minority Muslim group in Myanmar.https://t.co/CFAUWDSHRv
— DW News (@dwnews) December 7, 2021
2017年8月,超過73萬名居住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穆斯林遭到翁山蘇姬政府的軍事鎮壓、流亡海外成為難民,羅興亞難民稱鎮壓行動包括大規模殺戮和強暴,人權組織則記錄了緬甸當局殺害平民和燒毀村莊的行為。
緬甸當局否認實施系統性暴行,並稱其行動是平定叛亂。在199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前任緬甸政府實質領導人、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因鎮壓事件陷入人權爭議,受到國際撻伐。
2018年,聯合國人權調查人員表示,臉書在傳播鼓吹暴力的仇恨言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美國發起的集體訴訟即引述《路透》2018年的調查,指出臉書上有上千條攻擊緬甸羅興亞人和其他穆斯林的貼文、評論和色情圖片,報導更以「Hatebook」稱呼臉書。
國際刑事法院已立案調查;9 月,一名美國聯邦法官命令臉書公布遭其關閉的反羅興亞緬甸帳號。
集體訴訟狀也引用了臉書吹哨人郝根(Frances Haugen)揭露的內部文件,指稱臉書不會在惡意內容造成傷害最大的地區,對此類言論進行監管;《路透》11月的報導指出緬甸軍方利用社群媒體假帳號進行「資訊戰」,該篇報導也被引數在訴訟狀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