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滑雪公主」谷愛凌披中國戰袍 美中混血身份成最大爭議

賴昀    2022年02月07日 19:30:00

18歲的中國隊滑雪女將谷愛凌(Eileen Gu)7日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資格賽首次亮相北京冬奧,以第5名的成績順利晉級決賽。在此之前,被稱為「滑雪公主」、「天才少女」的她早已廣受關注,中國粉絲期盼她參與的三項賽事能夠全數為地主隊摘金。



 



但在賽事開展之前,更引人關注的是谷愛凌的身份——谷愛凌是美中混血,母親是第一代中國移民,她成長於美國加州舊金山,曾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抗爭,但在2019年,谷愛凌轉投人權爭議纏身的中國。



 



谷愛凌北京冬奧


谷愛凌7日登場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資格賽。(湯森路透)


 



全球地緣政治衝突



 



谷愛凌今年才18歲,已奪得8項國際滑雪賽事的冠軍,《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在美國成長、學習滑雪的谷愛凌,2018年持美國公民身份開始在滑雪競技賽展露頭角時,卻在美中關係敏感的此刻,代表中國出賽北京冬奧,無可避免的讓她處於全球地緣政治衝突的中心。



 



儘管谷愛凌試圖轉移有關她身份、乃至政治看法的議論,但相關的質疑始終未能消失。



 



當谷愛凌2019年宣布將加入中國代表隊時,她表示自己希望「有機會在我母親的出生地北京舉辦的冬季奧運會上,激勵數百萬年輕人」。



 



谷愛凌北京冬奧


谷愛凌表示自己希望在北京冬奧激勵數百萬年輕人。(湯森路透)


 



拒絕透露國籍狀況



 



谷愛凌的企業贊助商紅牛(Red Bull)聲稱她為了替中國出賽,已放棄美國護照後,關於她的公民身份爭議甚囂塵上;眾所周知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而谷愛凌始終拒絕透露自己的國籍狀況。



 



外界對谷愛凌的父親所知不多,她使用的是母親的姓氏,在2020年谷愛凌接受港媒《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我完全是美國人,看起來的樣子和說話的方式都是,沒有人可以否認我是美國人;當我去中國時,也沒有人可以否認我是中國人,因為我精通中國語言和文化,並且深切認同」。



 



谷愛凌北京冬奧


谷愛凌在北京冬奧披上中國隊戰袍出賽。(湯森路透)


 



代表中國隊出賽的資格



 



谷愛凌本人並沒有回應《BBC》的採訪請求,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則表示,谷愛凌必須入籍中國或是獲得永久居留身份,才能代表中國隊出賽。



 



中國司法部2020年放寬了外國人獲得永居的規定,讓在體育、科學」文化等領域獲得國際認可的外國人有資格申請永居,《BBC》指出,谷愛凌似乎適用此規定。



 



中國領事館也表示,谷愛凌和其他4名運動員都是透過此程序,獲得代表中國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的資格。



 








 



曾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



 



除卻官方文件,谷愛凌在美國出生、成長的背景,也使得她代表中國出賽的決定飽受批評。



 



谷愛凌曾在美國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抗爭,並公開反對針對亞裔的暴力行為,但如今她效力的中國卻因侵犯人權和鎮壓民主運動而惡名昭彰,谷愛凌本人也對新疆的維吾爾族集中營、以及香港民主抗爭者慘遭迫害等問題保持沉默。



 








 



必須小心翼翼的官媒寵兒



 



當以美國為首的多個國家因人權爭議而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時,谷愛凌僅表示「沒必要分裂」;而在中國,谷愛凌是官媒寵兒,不僅出現在多部政府影片中、也代言知名品牌,獲得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的入學許可更為她的商業潛力再添光環。



 





谷愛凌為京東拍攝的廣告。(湯森路透)


 



目前,谷愛凌的商業合作對象包括中國銀行、中國移動和中國電商「京東」,她和她的經濟團隊清楚知道,面對國籍、政治、人權問題,他們必須小心行事。谷愛凌的經紀人曾在拒絕《經濟學人》訪問時告訴對方,「如果(谷愛凌)參與有批評中國人權段落的文章,她將處於危險之中,她的職業生涯也會毀掉」。



 



谷愛凌也曾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表示,「你必須對自己把秘密告訴誰保持小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