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晶片法案預計投入1.4兆力推自主生產 點名將與台灣合作

國際中心    2022年02月09日 10:10:00

有感於半導體晶片的重要性以及過度依賴亞洲國家,歐盟8日公布「歐洲晶片法案」,目標投入520億歐元(約1.4兆新台幣),力推自主生產。



 



歐盟開頭就指出,「晶片對關鍵價值生產鏈是戰略物資,隨著數位轉型,晶片產業出現新的市場,像是自駕車、雲端、物聯網、太空、國防以及超級電腦。」



 






 



歐洲在90年代佔有全球40%晶片市場,如今僅剩下10%。在晶片法案中,歐盟目標募集110億歐元的公共資金投入到研究、設計與生產當中,另外要在2030年以前動員430億歐元的公私部門投資。前者來自於現有的歐盟研究經費,後者則看歐盟能吸引多少企業投資。兩者總計高達520億歐元。



 



這是相當具有野心的目標,在2020年,歐盟指吸引到全球3%的晶片投資金額,儘管英特爾在2021年表示未來幾年預計將在歐盟投資800億歐元。歐盟的最終目標是在2030年,能讓歐盟的晶片市佔率從目前的10%翻被達到20%。



 



《彭博社》報導指出,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坦承「歐洲需要升級生產設備,當然有巨額花費...因此我們首次開放讓公共資金可以支持生產設備。」歐盟晶片法案將讓歐盟與美國等其他國家在同樣的競爭條件下,因為美國此前也提出520億美元的計劃要強化晶片生產。



 



過去歐盟只允許補貼研究和測試生產,這將是歐盟首次補貼實際生產,不過這可能造成歐盟內部的爭論,小國擔心這些補貼都會落入大國的口袋。歐盟也可能會嚴加審查申請補貼的公司。另外這些資金是否能到位也是存疑,因為當前歐盟的預算只到2027年,意味著歐盟需要在下次預算案中把半導體預算寫進去,這可能會受到政治變動所影響。



 



具體步驟



 



攤開晶片法案文件,歐盟列出五大目標,包括加強歐洲研究能量,在較小較快的晶片建立科技領導力、建立框架讓歐盟在2030年達到20%市占率、建立和加強高階晶片的設計與生產、深入了解全球晶片供應鏈以及吸引與支持高階人才。



 






 



文件中也兩度提到台灣,指出半導體領域是高度資本與知識密集,而且受到快速的科技演進所推動,這讓晶片供應鏈的重要部分高度集中,例如高階晶片全世界只有兩家公司能製造,一個在台灣一個在南韓。



 



文件表示歐盟的首要步驟是利用既有優勢與理念相近的夥伴合作,包括美國、日本、南韓、台灣與新加坡。



 



除此之外,歐盟晶片法也授予歐盟執委會權力,在緊急情況下可以要求廠商交付關鍵晶片。該部法案仍需歐洲議會通過才能執行。



 



一些公司都歡迎歐盟這個舉措,總部位於慕尼黑的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 AG)CEO Reinhard Ploss  表示,這是建立歐洲半導體生態系重要的一步,並可以減低單方面依賴。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