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科學、創新等眾多領域上,美國總是許多人夢想和嚮往之地,但實際踏上其土地後,卻都會被當地基礎建設嚇到。過往為了扶持汽車產業,造成各地的火車、高鐵或地鐵系統長年無法更新;或是因為經費不足,導致鄉村偏鄉的道路和橋樑年久失修,都讓人有極大反差感。
為了改善自家狀況,拜登(Joe Biden)政府上任後,隨即提出一項總額高達1兆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3兆4千億元)的基礎建設計畫,將美國國內的高速公路、地方道路橋樑、鐵路、寬頻網路、自來水管線、機場港口與電動車充電站進行鉅額投資,希望藉由聯邦政府挹注,進而帶動整個國家向上發展。
《美聯社》(AP)報導,面對這項關乎國家整體經濟的議案,過往一向在政見立場相左的民主與共和兩大黨,此時也選擇攜手合作、共同審議重大計畫,希望能盡快批准通過和實行。
日前參議院進行程序投票,多達18名共和黨議員、包含黨團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在內選擇支持,讓法案在67名議員贊成下順利通過程序,也為之後正式表決過關吃了定心丸。
The political center appears to be holding in the Senate to push the $1 trillion infrastructure package toward final passage.
https://t.co/xoV3eTK1KS
— KVOA News 4 Tucson (@KVOA) August 9, 2021
代表俄亥俄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波特曼(Rob Portman)表示,「這項法案的內容,能讓美國內部團結一致,說句實話、我們太需要這筆基礎建設投資了!」
雖然細節仍在國會進行激烈攻防和討論,但根據外媒整理可以發現,1兆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3兆4千億元)的計畫中,大致可分為4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2兆5205億元)已批准的預算支出,外加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5兆3029億元)的新增支出。
1. 高速公路建設:1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605億元)
2. 鐵路建設更新:66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8363億元)
3. 寬頻網路升級:6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8085億元)
4. 污水系統與管線更新:55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5302億元)
5. 機場港口建設:42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685億元)
6. 全國橋樑維護: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兆1129億元)
7. 建設電動車充電站:75億美元(約新台幣2086億元)
上述幾點都是美國本土急需改善的項目,美國媒體引述多個領域學會報告,指出全國有超過4萬座橋樑和4成以上的一般道路,都呈現「糟糕」的狀態;近兩成都會區的廢水系統早就不堪負荷;許多地區的供水、供電系統更是極度脆弱,像是德州在寒冷天氣下大幅度停電,就是一個慘痛案例。
但面對這份總篇幅高達2700頁的基礎建設計畫書,卻依然有參議員拒絕支持,反倒認為這類建設開銷必須從長計議,如此迅速過關推行,只會讓聯邦政府債台高築,進行出現更難堪的狀態。
曾任川普(Donald Trump)時期駐日大使、現任田納西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的海格提(Bill Hagerty),對此議案的立場非常強硬,加上老東家的支持,多次對外表態反對,甚至稱這份建設計畫是「社會主義者的債務炸彈」,不願意隨同僚一起妥協。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