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交部長:受到中國壓力 也不會在台灣問題上退縮

國際中心    2021年09月09日 17:50:00



東歐國家立陶宛近期因為將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而且是以「台灣」為名,遭到中國強烈打壓,不僅要求互徹大使,還祭出貿易制裁等手段。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近日接受美國知名雜誌《外交政策》訪問,他在訪問中表示儘管受到中國壓力,也絕對不會在台灣問題上退縮。



 



藍斯柏吉斯稱「現在沒有任何終止在台北設立辦事處的計畫...我們會照計畫進行。」但他也表示總是認為可以找到有尊嚴的方法解決這個外交困境。



 






 



中國在祭出多項制裁手段後,並沒有成功讓立陶宛屈服,雙方陷入僵局。設立代表處之所以會引起中國巨大反映,主要是因為立陶宛容許該代表處掛名「台灣」,而不是過去妥協的「台北」。



 



藍斯柏吉斯解釋說「有時候(施壓)會造成反效果,壓力越大一個國家的韌性越強,而不是被擊敗」像是立陶宛可以是「煤礦裡的金絲雀」(canary in the coal mine),展現小國如何抵抗中國的政治經濟壓力。



 



藍斯柏吉斯舉例,當澳洲在2020年初呼籲要對新冠肺炎病毒進行獨立調查後和禁止華為投資澳洲的5G建設之後,澳洲便遭到中國各種無理的制裁,包括對澳洲牛肉、龍蝦、葡萄酒與煤礦等祭出抵制措施。然而至今澳洲都沒有屈服。



 



「我們理解到中國正在聚集自己在全球的力量來施壓讓其他國家屈服,就像澳洲所遭遇到的一樣,我認為受到壓力的國家有機會找到辦法破解中國的壓力。」



 



立陶宛挑戰中國



 



立陶宛挺台的各種作為受到了歐盟、美國等支持。此前8月底蘭茲貝吉斯在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後,布林肯明確表示美國與立陶宛等夥伴站在一起對抗中國的脅迫性行為,也支持立陶宛跟台灣交流,並稱立陶宛是「西方的測試」,是否能抵抗中國威脅。



 






 



立陶宛這兩年做出了數個中國會不滿的舉動。在支持台灣方面除了將互設代表處之外,還在7月大方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目前歐洲國家有捷克、立陶宛、波蘭與斯洛伐克捐贈台灣疫苗。而在惹惱中國方面,立陶宛在5月退出東歐與中國的「17+1」合作機制,認為中國意圖利用該機制分化歐洲,也呼籲其他歐洲國家退出這個中國的圈套。





 



《外交政策》也指出,立陶宛與中國之間的爭執已經在歐盟與北約內部造成爭議。歐盟一直在拿捏人權與貿易的平衡,舉例來說在費時7年談判完成的中國-歐洲投資協定,卻在中國對歐盟人員寄出制裁之後,歐洲議會決議凍結審議而冷凍,即便像是德國總理梅克爾希望重啟,但至今沒有看到曙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