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英國及澳洲近日宣布成立新印太戰略聯盟「AUKUS」,除共享軍事情報和科技,也將支持澳洲開發核動力潛艇,由於澳洲曾和法國簽訂900億澳元(約新台幣1兆8134億元)的柴油動力潛艦合約,此舉也引發法國不滿,憤而召回駐澳、美大使。
英國《衛報》報導也指出,英法防長會議原將在本週舉行,但已被取消。法國政府發言人阿塔爾(Gabriel Attal)19日宣布,總統馬卡洪(Emmanuel Macron)數天內將致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討論相關事宜。
外交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瑞士媒體19日報導,法國原定在11月舉行和瑞士總統、身兼經濟事務部長的帕梅林(Guy Parmelin)會談,卻因為該國決定向美國購買軍機、談判過程有瑕疵,引發法國不滿,進而取消會談。
兩國政府均否認上述說法,強調「會談行程尚未完成」。
瑞士「週日晨報」(Le Matin Dimanche)和「週日報」(SonntagsZeitung)引述不具名的外交消息來源,指法國之所以取消會談,是因為瑞士在6月決定向美方購買36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閃電II戰鬥機 (Lockheed Martin F-35 Lightning II)之前,和法國的談判過程讓法國感到不滿。
消息指出,法國指控瑞士國防部在決定向美方購買戰機後,仍然和該國飆風戰機(Rafale)製造商達梭(Dassault)以及其他廠商進行談判。
法國政府以及瑞士總統帕梅林辦公室均否認此項消息,強調兩國會談的行程還沒完成。法國總統官邸愛麗舍宮(Palais de l'Élysée)表示:「(會談)從未取消,更不用說是因為上述原因。」
愛麗舍宮強調,總統馬卡洪在2021年初時就已經向瑞士表達,原則上同意舉行兩國總統會談,瑞士也提議在11月舉行會談,「我們在今年夏天的時候告訴他們,到時候情況會相當複雜。」並補充,他們還沒決定會談的最終日期。
帕梅林辦公室則堅持,會談行程還沒定案,因此計畫的更動不代表會談取消,同時也強調,這次會談不是「國是訪問」,僅為「總統的工作參訪」。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Josh Rogin)18日在推特上表示,法國之所以陷入外交風波,和該國對中立場有關。
馬卡洪2月初在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表示,儘管歐盟和美國具有共同價值觀,也不應該團結起來一致抗中,他認為假如歐洲各國和美國建立抗中共同戰線,將會降低中國在其他議題上的合作意願、加劇在亞洲的侵略行為,讓衝突的可能性攀升到高點。
Macron said France didn't think it wise to "join all together against China" and that he wanted "strategic autonomy." Well, now you got what you wished for, so what are you complaining about. https://t.co/l6MDMw52z1 https://t.co/GlMS2QuImT
— Josh Rogin (@joshrogin) September 17, 2021
羅金認為,法國之所以落到這樣的處境完全是馬卡洪自食其果。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