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即將在台北時間4日17時40分,宣布眾所矚目的生理醫學獎(2021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過去一年多以來,全球受到新冠病毒肆虐所苦,外界普遍認為、研發mRNA技術的科學家,將成為首個宣布的生醫獎最大熱門。
2021諾貝爾生醫獎4日公布,由亞美尼亞裔教授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和加州大學教授朱利葉斯(David Julius)共同獲得,感謝他們發現溫度與接觸的關係。兩人的研究,發現溫度和人體觸感的受體之間,如何形成關聯、讓人們認識冷熱感覺,以及如何產生神經反射,是一個重要的基礎研究。
BREAKING NEWS:
The 2021 #Nobel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as been awarded jointly to David Julius and Ardem Patapoutian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receptors for temperature and touch.” pic.twitter.com/gB2eL37IV7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4, 2021
帕塔普蒂安出生於黎巴嫩,擁有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現任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長年專攻溫度、受體關係研究。
朱利葉斯任職於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擁有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學位,2004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在獲得諾貝爾獎前、曾榮獲邵逸夫生醫獎肯定。
2020年的諾貝爾生醫獎,頒給「C型肝炎病毒(HCV)」發現者:阿特爾(Harvey J. Alter)、賀頓(Michael Houghton)及萊斯(Charles Rice)3名英美科學家共享殊榮,感謝他們的努力,為C肝治療新藥研發帶來曙光,協助全球7千萬感染者對抗C肝病毒並治癒。
BREAKING NEWS:
The 2020 #Nobel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has been awarded jointly to Harvey J. Alter, Michael Houghton and Charles M. Rice “for the discovery of Hepatitis C virus.” pic.twitter.com/MDHPmbiFmS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October 5, 2020
由諾貝爾(Alfred Nobel)本人於1895年留下的遺囑中,設立的5個獎項:生醫、化學、物理、和平與文學獎;另外在1968年由由瑞典中央銀行以創立300年為名,增設經濟學獎,讓諾貝爾獎項目增加至6種。
諾貝爾獎得主的獎牌。(湯森路透)
獲獎者除將親赴瑞典領獎,亦可獲得國際諾貝爾獎基金會(International Nobel Foundation)頒發的高額獎金,2017年獎金已調漲至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47萬6000元)。
唯一不是由瑞典科學院頒發的獎項是和平獎,該獎項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得主,並在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於奧斯陸頒發。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