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外洩】72%居民反對 為何加州依舊放棄不了石化燃料產業

葉憶萱    2021年10月07日 07:00:00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報導,加州最近發生漏油事件,危及海洋、濕地和人類健康。儘管定下全美最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72%民眾反對新的海上鑽井項目,為什麼加州依舊放棄不了石化燃料產業?



 





 



漏油持續蔓延



 



加州杭亭頓海灘(Huntington Beach)2日海底管線外洩,但可能至少前一天就發生,目前尚未查出漏油原因。



 



大約12萬6千加侖(3千桶)石油覆蓋海岸,形成13平方英里大的浮油,並滲入塔爾伯特沼澤地(Talbert Marsh),未來幾天恐隨強風和海浪持續擴散。



 



來自國家、私人組織、大學的清理團隊正在防堵漏油流入其他濕地,像是在入口前設置浮柵。石油容易污染濕地,對動植物、沉積物、水質造成短長期危害。



 





清理團隊正在防堵漏油擴散。(湯森路透)


 



杭亭頓海灘市長卡爾(Kim Carr)說海灘可能會關閉數月,並稱這次漏油事件是「我們社區數十年來處理過最具破壞性的情況之一」。



 



史丹佛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加州開採成本很高,無論是美元或氣候成本,有些物質很早以前就被提取出,留下濃厚、泥狀剩餘物,需大量能源和金錢才能轉換成有用的東西。



 





海灘因漏油事故而關閉。(湯森路透)


 



加州公共政策機構民意調查發現,大約72%民眾反對新的海上鑽井項目,高於2000年代的50%。



 



許多民眾,尤其是住在生產或煉油廠附近,同樣反對陸上鑽井。越來越多研究指出相關污染會影響身體健康,包含早產、肺部等問題。



 



生物多樣性中心海洋主任坂下美代子(Miyoko Sakashita)說道:「這次漏油只是一個危險的提醒,告訴人們石油鑽井有多麼髒。這不僅是石油蔓延了海岸,還有污染加劇了氣候危機」。



 



加州漏油歷史



 



1969



聖塔芭芭拉海峽發生井噴,外洩超過400萬加侖石油,殺死數以千計的鳥類,於1970年促成第一個世界地球日。這場災難使所有海上鑽井暫停三年,且推動了《國家環境保護法》。



 



1990



油輪事故導致超過40萬加侖(1萬桶)石油溢入長灘(Long Beach)、杭亭頓海灘和紐波特海灘(Newport Beach),殺死約3,400隻鳥類,這些海灘費時數月才恢復。



 



2015



聖塔芭芭拉發生另一次井噴,14萬3千加侖流入瑞福吉奧州立海灘(Refugio State Beach),造成200多隻鳥類、106隻海洋哺乳動物死亡。



 



2021



雪佛龍(Chevron)公司2月在里奇蒙附近的工廠發生600加侖漏油事件。



 



石化燃料仍控制著加州



 





 



加州目標是到2045年實現淨零排放,相較聯邦計劃提早了五年,並有嚴格的環境保護規範。



 



然而,加州仍然是全美第七大石化燃料來源地,每年抽取超過1.55億加侖石油。自1985年,儲油越來越難開採,數量一直在下降,而且1984年以來就沒有批准新開採區。



 



總體看來,石化燃料產業僅佔加州GDP的1%,但仍是個很大的數字,長灘於2010年至2014年從石油和天然氣項目賺得14億美元。



 






 



加州將到2024年停止發放水力壓裂(hydraulic fracturing)許可證,還有一項提案永久禁止西岸海岸鑽井,但目前還沒有任何逐步淘汰石化燃料開採的具體計畫。



 



與此同時,石油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清理工作可能需要花費數週甚至數月的時間。



 



坂下美代子表示:「南加州所有鑽井平台已達到使用壽命,應該在昨天、兩天前或上週在漏油事件發生之前停止使用」。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