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性別、種族比例失衡 絕大多數獲獎者是「老白男」

王侑芳    2021年10月09日 07:00:00

諾貝爾奬作為最具有聲望的獎項之一,最為人詬病之處是得獎者的政治身份,包含性別、種族比例失衡。統計結果顯示超過九成的獲獎者是男性,2021年公佈的名單中,目前僅有菲律賓調查記者瑪麗亞·雷沙(Maria Ressa)一名女性奪得桂冠;而已公佈的得主平均年齡為66.7歲。



 



每年10月是諾貝爾6大獎項的開獎季節,2021年按照慣例由生醫或醫學獎率先公布,其他獎項則依序在一週內公布,5日公布物理學獎、6日化學獎,7日文學獎,和平獎於8日揭曉;經濟學則是最後一個獎項。



 





 



巨大的性別與種族差異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由非裔坦尚尼亞籍作家古納 (Abdulrazak Gurnah)摘下桂冠,他的小說因「對於殖民主義所帶來的影響,以及身處在多種文化、大陸隔閡之間的難民宿命,有著毫不妥協且極富同情心的洞察力」而受到肯定。



 







 







 



然而攤開歷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除了超過九成的獲獎者都是男性以外,大多數得主也是「白人」,52%的獲獎者來自歐洲大陸,38%出身北美,7%則為亞洲人。依據國別,美國是全球諾貝爾得主數最多的國家,共281人。1948年出生的古納是史上第5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非裔作家。



 



▲2021年公佈的名單中,目前尚未有女性奪得桂冠。由左至右、上到下依序是醫學奬得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和朱里雅斯( David Julius);物理學獎得主帕里西(Giorgio Parisi)、真鍋淑郎(Syukuro Manabe)和哈塞爾曼(Klaus Hasselmann);化學獎得主利斯特(Benjamin List)和麥克米蘭(David MacMillan);最後則是文學獎得主古納(Abdulrazak Gurnah)。(湯森路透)


 



諾貝爾獎120個年頭:1901-2020



 



諾貝爾獎自1901年開始頒發,直至2020年共有962位得獎者;共有六個獎項,包含醫學/生醫、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以及經濟學。個人、團體或是組織都可以是得獎者,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就曾獲獎3次。



 





 



獲獎者除了享有該領域的盛名外,還會獲得國際諾貝爾獎基金會(International Nobel Foundation)頒發的優渥的獎金,約9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347萬6000元)。其中五個獎項由瑞典科學院頒布,和平獎則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選出,並在奧斯陸頒獎。



 



著名的得獎者包含兩度獲獎的波蘭裔法國物理學家瑪麗‧居里(Marie Curie);2014年以17歲的年紀成為最年輕獲獎人的馬拉拉(Malala Yousefzai)。廣為人知的得獎人還有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921年,物理學獎)、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1964年,和平獎)以及前南非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1993年,和平獎)。



 



▲2021年諾貝爾奬各獎項的公佈時間。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