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入侵》
《黑手》
《上報》特別邀請馬曉月進行採訪,主題圍繞在「中國共產黨的審查策略」。
一、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如何衡量順從「中國共產黨」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新疆的侵犯人權行為,以及關於強迫勞動的擔憂並非無憑無據。就我預估,未來在新疆設廠製造的公司,其聲譽成本將會上升,還有更多直接的直接成本,企業難以證明在供應鏈中不存在任何的強迫勞動。一些會計事務所也不會提供相應業務,因為他們幾乎不可能進行適當的審計。種種原因均讓企業重新考慮在該地區布局。
二、 以台灣藝人為例,在中國國慶日轉發慶祝貼文的藝人比比皆是,
不幸的是,這在台灣,乃至於世界各地,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不僅限於與中國公司有業務往來的職員,也適用於為有中國商業利益的西方公司的所有有關人員。例如,一名德國足球運動員因為維吾爾人發聲,受到自己球隊的抨擊。
三、 西方社會越來越了解中共對其政治、商業、學術和媒體的操縱。有沒有跡象表明中共正在改變其影響西方菁英的策略?
在一些國家,中國共產黨選擇了較為低調的做法,盡量不出席公共活動,或減少在公開場合提供有關黨的資訊,以免成為關注焦點。在其他情況下,例如在澳大利亞,部份中共附隨團體反而舉行活動頻率增加,採取更激進的態度。
四、 中國共產黨致力使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他們將如何進行統戰工作,特別是社交媒體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中國對台灣的最終目標是什麼?走向世界?
中共對台灣的最終目標,即為統一台灣,包含以任何必要的手段。但這並不意味打算以軍事入侵台灣。我認為,他們寧願避免如此風險,並持續在國際上孤立台灣,進行心理戰,通過其他方式向國家施加壓力,希望台灣終將屈服。
在台灣的統戰工作主要是擾亂台灣政治、培養支持統一的聲量。然而,兩岸統一近年來完全脫離了台灣政治上可接受的主流,但依舊活躍於檯面之上。
—
不只政治、商界、學術界受到中國審查影響,體育界近日也掀起驚滔駭浪。曾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國網球名將彭帥,11月2日以微博實名舉報遭中國前副總理張高麗性侵,爆料貼文不到半小時被下架,彭帥至此消失於公眾視線,彷彿人間蒸發。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等體育組織高度看待此事,網球男單好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日本網球天后大坂直美、美國單打網球天后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等球星相繼站出來發聲,風波越演越烈。
馬曉月提到,中國的宣傳機構不適用於國外的普羅大眾,但先前西方企業妥協反應,可能會讓他們相信同樣方式足以奏效。很大程度上,威逼施壓在中國國內的效用比國際大得多,因為中國人比外國人必須承受更嚴峻的後果。
儘管中國官媒代替彭帥發出「我很好」的公開信,WTA主席賽門(Steve Simon)卻提到,嘗試多方管道聯繫她都沒有成功,「看了只增加我對她的擔心」。馬曉月對此也評論,類似信件是為了展示權力:「我們告訴你她很好,你們還有什麼資格說什麼?」這不是為了說服民眾,而是為了恐嚇和展現國家的力量。
This creepy tweet by CGTN is a good example of the fusion of incompetence and authoritarian hubris in China's official messaging. If the goal is to convince, it's clearly a failure. Nobody will read this & think, "Oh, good, Peng Shuai is ok! I'm so relieved." 1/ pic.twitter.com/PrRNDHqevX
— Mareike Ohlberg (@MareikeOhlberg) November 17, 2021
馬曉月的專訪內容,也呼應剛結束訪台的美國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於國會的發言。柯寧提到:「如果中國能夠佔領台灣,沒有理由相信中國共產黨將停下腳步。中國還與菲律賓、日本、越南和印度存在領土爭議。我們不應視台灣為中共的最後目標,應當視為地區與全球領導秩序的前哨。」
「一旦台灣倒下,將如骨牌效應一般,那不會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我相信,無論從法律或道德上,我們有義務與台灣站在同一陣線,並阻止中國入侵。」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China is a looming presence, but it's not in our backyard. We don't see its warships on our coastlines or worry about an imminent military invasion on our shores.
But that's not the case in the Indo-Pacific.
WATCH ?https://t.co/UHhMjDh0ab
— Senator John Cornyn (@JohnCornyn) November 16, 2021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