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再曝中國測試超高音速導彈 兩次不是一次

國際中心    2021年10月22日 08:33:00

英國《金融時報》此前披露中國在8月曾測試超高音速導彈,21日再度披露,解放軍在夏天其實是測試了兩次,引起美國更加擔憂。





 



報導指出,北京其實最早是在7月27日試射了一枚火箭使用「部分軌道轟炸(fractional orbital bombardment)」系統,推動有核能力的「超高音速滑翔機」(hypersonic glide vehicle)繞行地球。



 



第二次發射則是在8月13日,而這次測試是原本《金融時報》第一篇所報導。當時報導指出該飛行器飛越過低軌道,航向目標,最後偏離目標約32公里。



 





 






 



報導指出,那次飛彈測試展現的中國軍事發展「震驚」美國軍方與情報部門。美國科學家正努力高清楚超高音速武器能力,而美國尚不具備類似能力。有消息人士更表示,中國的成果似乎「違反物理定律」(defy the laws of physics)。



 



不過對此報導,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這僅是「太空飛行器」,而非導彈。當時發言人趙立堅稱「據瞭解,此次試驗是一次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技術。這對於降低航天器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義,可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提供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世界上有多家公司都開展了類似試驗。」



 



21日中國外交部再度被問及此問題,發言人汪文斌重申「不了解有關情況,是例行的航天器試驗,用於驗證航天器可重複使用的技術。」



 



《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 ),美國總統拜登非常關切中國和武器能力的進展。美國無黨籍參議員安格斯金(Angus King)形容這項新武器是「戰略顛覆者,並且可能徹底破壞戰略穩定。」



 



目前研發超高音速武器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等軍事大國,其速度可達音速(每小時1224公里)的五倍,軌跡更難以追蹤與預測,可以躲過現有雷達偵測,甚至具備「飛越南極」的能力,對防禦系統主力放在北極的美軍形成一大挑戰。

 






 



一名核不擴散專家Jeffrey Lewis表示中國測試是一個不受歡迎的新聞,但表示這項科技不是什麼新技術,蘇聯曾經用過類似系統。不過他也警告這項發展「是另外一次沒有意義、花費昂貴和危險的軍備競賽。」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