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10月30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為期13天。此次大會有近200個國家代表參加,科學家、政商領袖及社運人士也會出席,與會者多達2萬5000人。
本次會議將為2015年《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的減碳目標擬定新規則、催促各國提出減碳目標以及提供窮國資金以處理氣候議題。《巴黎協定》的締約國同意,要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以前攝氏1.5度以內,每5年對各國減碳成果加以檢討。COP26主席、英國內閣辦公室部長夏爾馬(Alok Sharma)指出,「我們的目標仍是限制升溫在1.5度內,這是最後的希望」。
會中各國代表將商議2030年以前的減碳目標以及富國如何協助窮國處理氣候變遷議題。最低度開發國家集團(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在2021年7月曾提出報告書,要求富國兌現《巴黎協定》所承諾的目標,包含:
最低度開發國家集團在聲明中表示,喚醒全球意識以及增加氣候融資攸關生存,「這個危機並未被當作危機看待,本屆會議必須改變這種情況。」
貧窮國家的產業及經濟發展仰賴自然資源,也沒有足夠的資金處理全球暖化,而其碳排放也往往不高;相較之下,僅佔全球人口1%的富國,其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量是最貧窮的50%人口的兩倍以上。
此外,過去50年來,平均每三名過世的人當中就有超過兩人死於極端氣候,包含乾旱、野火及洪災。
Halloween-themed protest in Paris warns of “horror” of climate change as the COP26 summit begins in Scotland. https://t.co/idmYqfCL7Q pic.twitter.com/R81nTjpHWv
— ABC News (@ABC) November 1, 2021
富國在2009年簽訂《哥本哈根協議》(Copenhagen Accord),同意在2020年時透過多種管道,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變遷資金給開發中國家,協助減碳以及防護極端氣候,包含興建防洪設施、投資再生能源。
但富國在2019年只募集到80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2280億元),直到2023年都難以達到每年千億美元的目標。
英國首相強森指出,已將千億美元氣候變遷資金列為他在本次談判的4項優先議程之一,強調富國從毫無節制的碳排放中受益,延續好幾代,但受害者往往都是開發中國家,他認為富國有義務以技術、專業知識及資金支持開發中國家。
太平洋區域環境規劃組織(SPREP)秘書處負責人塔加洛亞古柏(Tagaloa Cooper)說:「我們正為生存展開談判。」他強調,海平面上升導致太平洋島國成為受害者,缺乏資源也難以派遣大型代表團,「在談判中,最弱勢的代表將力拼發言權,讓我們的聲音被聽見。」
除此之外,太平洋島國受到新冠肺炎防疫規定的限制,只有4國元首參加會議,其他國家僅派出規模較小的代表團以及大使。
開發中國家在國際舞台的聲音難以被聽見,因此他們會團結弱勢的國家以讓聲音被聽見。最低度開發國家集團由46國組成,包含塞內加爾、孟加拉及葉門,人口約10億人,來自不丹的主席旺迪(Sonam Wangdi)表示,當優先事項和國家利益一致時,這些國家能創造更強而有力的談判地位。
如果要達成COP26最終協議,所有簽訂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締約國都需要簽署,意味著這些協議需要同時得到富國及窮國的支持,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議》之所以沒有法律約束力,就是因為在最終協議中,蘇丹等國家持反對態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