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在都市國土規劃上,經常呈現首都過度龐大的問題,當人口、商業、住宅不斷增加擴張,新興業務與需求浮現後,往往面臨土地不夠用和舊有規劃不足的困境,為此讓不少政府決定「遷都」,像是巴西、將行政和商業分離,藉此解決棘手難題。
《路透》(Reuters)報導,位於北非的埃及,現任總統塞西(Abdel-Fattah el-Sissi)對外表示,耗資30億美元(約新台幣836億2400萬元)的「新首都」(New Administrative Capital)已進入最後驗收階段,政府將從12月開始,陸續啟動搬遷作業,要離開過度擁擠的首都開羅(Cairo)市區。
#Egypt's President Abdel Fattah Al-Sisi directs the government to begin to move to the government district in the New Administrative Capital starting December, for a 6-month trial period pic.twitter.com/NmO0Cb4S4D
— Daily News Egypt (@DailyNewsEgypt) November 3, 2021
有趣的是,這個全新人造城市,與其他國家不同,至今依然尚未命名,持續以「新行政首都」稱呼;該城位於開羅東部45公里處,總面積達688平方公里,建設計畫將國會、政府部門、一座大型公園和打造全非洲最高建築,最多可接納650萬居民,替開羅減輕住房和交通壓力。
此外,做為新興城市,對外交通也是新首都的建設重點,埃及政府委託法國阿爾斯通公司(Alstom),讓該城兼具高鐵、單軌鐵路、輕軌三種大眾運輸系統,加上一座大型機場,讓新首都能協助舒緩開羅的對外交通壓力。
部份國家為分散社會經濟壓力,當最大城市或舊都發展到瓶頸之際,選擇另選首都將政治和經濟分開。
分散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的壓力,1960年將首都遷往中部高原、完全人工新造城市「巴西利亞」(Brasilia)至今,但商業活動依舊集中在舊有都會區內。
澳洲政府在1908年,決定將首都設在雪梨和墨爾本兩大城之外,由美國建築師格里芬夫婦設計下,打造最大內陸城市坎培拉(Canberra)為首都。
該國1997年將首都從阿拉木圖(Almaty),遷移至中北部鐵路樞紐的阿斯塔納(Astana),並在3月再次改名為「努爾-蘇丹」(Nur-Sultan)。
為了減緩首爾單一獨大,同時考量距離38度線過近,南韓在2006年啟用位在中部忠清南道的世宗市,做為第二備用首都,但啟用至今,不僅引發諸多爭議,多數部門和重要企業總部,依然留在首爾並未搬遷。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