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疫情延燒、香港慢半拍 港府衛生署長:除非有病徵,否則不必戴口罩

麥浩禮    2020年01月26日 10:02:00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下文皆簡稱武漢肺炎)不斷擴散,不少武漢人在23日的封城限期前逃離武漢,部分人乘坐高鐵前往香港,當中更有不適者前往香港公立醫院看診,但卻因嫌診療費太貴離開,最後被帶回醫院隔離後才證實罹患武漢肺炎。



 



在瑞士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也趕回香港坐鎮,25日下午4時30分召開記者會,宣佈往來於武漢與香港的航班、高鐵無限期暫停,渣打馬拉松、元宵晚會也宣佈停辦,中小學以下學校決定延遲至2月17日開學。



 



儘管如此,香港疫情已一發不可收拾,面對或重演2003年SARS悲劇,香港政府卻對疫情慢半拍的「冷處理」,令人憂心。



 



23日更有港府衛生官員更稱「沒有病癥在社交場合不戴口罩」遭醫護狠批,香港大學抗疫專家袁國勇投書醫學雜誌時指,未來數日或是阻截病毒進入香港的最後機會,呼籲全民戴口罩。



 



5起確診、4起經高鐵赴港



 



不少武漢人「逃離武漢」後,乘坐高鐵前往香港「避難」,但當中同時包含感染者。



 



截至25日為止,香港共出現5起確診病例,其中4例便是以高鐵從武漢來港。《香港01》報導,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醫護透露,不少有流感及發燒的病人到醫院求診,且向他們說「是從武漢回來」,而他們果真有發燒情況。



 



24日有兩名中國旅客夫婦雙雙不適到急症室求診,當聽聞需收取5萬元港元(約合新台幣19萬5000元),及每日收費5100港元(約合新台幣2萬元)後衝出醫院逃離,最後院方向警方求助終截獲兩人送院,最後更證實兩人感染武漢肺炎。



 









由於高鐵成為中國人來港最方便交通工具,早在1月中時社會上及醫護界不斷有聲音要求作「封站」,禁止中國旅客來港,或至少加強防疫措施包括要求所有旅客填寫健康申報表。



 



然,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拒絕封站,又指旅客填表「很麻煩」,且聚在一個地方填表空氣不流通。然而22日出現首名乘高鐵來港爾後確診個案後,港府卻反指成功以體溫監測堵截病人,形容目前措施有效,至翌日才發布填寫健康申報表措施。



 



港府衛生署署長陳漢儀更在記者會上稱,「除非有病徵,否則不需在社交場合戴口罩」,此番說話遭醫護狠批,批評官員低估疫情。

 



 





 



袁國勇:阻截病毒最後時機



 



面對港府冷處理,不少香港醫學教授透過媒體及網路上呼籲市民注重衛生,並教導如此正確配戴口罩。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文章,指未來數日是阻隔病毒從中國帶到香港的最後機會,呼籲香港全民戴口罩以及經常用酒精液洗手。



 



袁又指在中國一個家庭病例中,病患的83%家庭成員相繼感染,顯示病毒有高度傳染性,「香港或澳門等任何一個國際城市,均容易成為另一個武漢或2003年時爆發SARS的香港」。據了解,香港公立醫院內部重演2003年SARS一役,進行抽「生死籤」程序,決定日後誰進入隔離病房救治感染者,然而醫管局卻指並無此事,指會跟隨醫護意願。



 





 





港人瘋搶口罩 3100元買20個N95



 



面對香港確診人數上升,香港市民到處搶購口罩以備不時之需,但不少藥局卻借以摃價發「國難財」,一盒普通外科口罩售價達140港元(折合約新台幣545元),有市民更以800港元(折合新台幣3100元)天價購買20個N95口罩。



 



有網友揭發,有不法商人從中國入口扮作日本牌子的平價口罩再以高價賣出,並指該品牌口罩被日本媒體揭發在衛生環境惡劣地方製造,工場中地上有果皮垃圾丟棄,呼籲市民小心選擇。



 



由於不少港民擔心中國製口罩質素堪憂,故搶購台灣、日本、南韓製造的口罩,有食肆更高舉派發台灣製口罩作招徠,呼籲市民加強防護意識。



 





香港藥局借機摃價調高口罩售價。(翻攝連登)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