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疫情擴大】巴西死亡人數增至445 厄瓜多、墨西哥、秘魯皆破千例確診 

高詣軒    2020年04月05日 17:00:00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在拉丁美洲擴散,南美大國巴西成為區域受創最嚴重的國家,截至4日下午確診已破萬達至少10278例,不幸病逝者達到431人。專家警告,在疫情回報和病毒檢測缺乏之下,巴西疫情的全貌恐怕沒人說得準。



 





 



《衛報》(The Guardian)指出,巴西各界人士包括演員、歌手、政府閣員、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的新聞秘書沃恩加藤(Fabio Wajngarten)相繼傳出武漢肺炎確診,同時許多民眾也面臨人口密集、衛生堪憂、基層勞工因封鎖措施而生計受損等難題。



 






 



社交距離難落實、疫情回報慢半拍



 



巴西有約1400萬人口居住在擁擠的貧民窟(favelas),社交隔離幾乎不可能,可能成為防疫的缺口。報導引述里約熱內盧的急診和加護醫師芮洛(Isabella Rêllo)在臉書貼文表示,目前巴西疫情的回報狀況嚴重不足,表示實際上的疫情數字比已知的「多很多」。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過去曾稱武漢肺炎是「小感冒」,還宣稱巴西人跳到水溝都不會有事,可望免疫新型病毒,未料疫情持續惡化,政府卻似乎無法力挽。



 



其中病毒檢測能力更成為批評焦點。巴西總人口約2.1億,但中央政府每日分配的檢測數卻只有5.4萬,甚至3月間,巴西衛生部還停止公布疑似病例數字。



 





巴西一名死者的親友難忍悲痛。(湯森路透)


 



耶魯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學教授柯亞伯特(Albert Ko)表示,台灣、南韓、德國等地的經驗可看出,廣泛檢測有助遏阻疫情蔓延,反觀巴西狀況,他認為檢測量不足是嚴重的問題,甚至可能是危機來源。巴西衛生當局日前也承認,檢測狀況必須大幅改善。



 



在私人、公共醫院服務的當地醫師芮洛表示,目前病毒檢測結果可能會延遲達7日才送到,過去她就曾經碰上3名不幸逝世的病人,等到檢測結果抵達時早已不在人世,也因此沒有算入官方統計當中。芮洛說,就她的經驗,公布的數字與事實有所落差。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的民眾,也開始戴起口罩防疫。(湯森路透)


 



祕魯要求男女分單雙日出門



 



巴西鄰國祕魯的疫情也日漸嚴重,確診累積至少1746例,已有73病例不幸喪生。《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祕魯當局日前已經開始實行嚴格的防疫措施,要求女性只能在周二、四、六出門,男性則在周一、三、五出門,周日則不准民眾出門,措施至少持續到12日。



 





秘魯首都利馬機場人員加強對旅客進行檢疫。(湯森路透)


 



中美洲的巴拿馬先前也宣布了類似措施,要求女性只能在周一、三、五出門購買必需品,男性則須在周二、四、六才能外出,周日同樣不許民眾出門,措施從4月初起至少延續15天,希望減少民眾社交接觸機會。巴拿馬確診已達至少1801例,46例不幸病歿。



 





 



在加勒比海地區,病毒依然越過大海蔓延。截至3日下午,加勒比諸島已累計約3000名感染者,至少115人不幸病逝,受創最嚴重的是多明尼加,占了該區域死亡病例的一半以上。當地其他重疫區包括美屬波多黎各和古巴,數據顯示已分別至少有400、200多名確診。



 






 



南美諸國當中,智利的確診數已經到達4100例以上,27例不幸死亡。緊鄰巴西的厄瓜多也已累積至少3465名確診,不幸死亡者達到172例,為此讓該國緊急下令,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哥倫比亞確診人數也剛突破1400人,阿根廷的確診人數則達至少1451例,委內瑞拉155例。



 



有鑑疫情持續蔓延,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CEPAL)3日警告,拉美可能在2020年陷入「嚴重衰退」,區域的GDP可能因為疫情滑落1.8%到4%。據《法新社》(AFP),疫情爆發以來,拉美無法免於全球衝擊之外,主要股市大受打擊,貨幣價值對美元也相當貶值。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