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18日確診已破萬來到1萬98例,至少190名病患不幸過世,顯示政府初期措施未能阻斷疫情。在連日病例攀升下,專家擔心醫療物資缺乏、病毒檢測率偏低、以及遠距工作普及率有限,會是日本疫情近一步惡化的危險因子。
相較於3月初時,日本僅有不到300例,如今疫情已趨失控。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引述官方團隊數日前警告,若無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與新型冠狀病毒有關的死者恐會超過40萬人,而呼吸器等醫療設備不足,可能是患者存活的最大阻礙。
Facing a dire shortage of medical equipment as coronavirus cases increase, healthcare workers fear Japan's medical system is already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https://t.co/hy3bZmaq0p
— CNN Philippines (@cnnphilippines) 2020年4月18日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已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於17日承諾在一周內,將提供外科口罩、防護袍和面罩給物資極度困窘的醫院。
但隨著大阪市長松井一郎日前呼籲,民眾可捐出未用過的雨衣,作為醫護人員的防護衣,醫療物資不足的窘境也再浮出檯面。
最能感受到問題的,或許是前線的醫護人員。《CNN》引述琦玉縣一間醫院的護理師主管Ayako Kajiwara表示,最難受的就是眼看病患一度好轉,接著病情又突然惡化。她查覺到加護病房的壓力,也擔心日本醫療體系無法應付接下來的疫情發展。
A city in Japan is asking people to donate raincoats to health workers. Osaka hospitals are running out of protective gear, with medics "wearing garbage bags."
As hospitalizations rise, medical groups warn they're "already sensing the collapse" of Japan's ER system. pic.twitter.com/9mZh0PvBPA
— AJ+ (@ajplus) 2020年4月16日
Ayako Kajiwara說,她任職的醫院在4月初建立了專供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使用的加護病房,但其中只有6個病床,目前有一半已經收治患者。她擔心,若是病例繼續攀升,病床很快就會供不應求。
報導引述「日本加護醫學會」(Japanese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數據指出,日本國內每10萬人,僅能分配7個加護病床,反觀美國每10萬人可分得35床。另外,日本呼吸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國內僅有約2.2萬個呼吸器可用,而截至2月底已有4成投入使用。
若沒有妥善防護,醫護人員恐怕會自身難保,導致醫院群聚感染。報導引述東京都政府資料指出,東京中野區12日就傳出包括醫師、護理師、住院病患等87名新增病例。醫院集體感染可能加劇社區傳播風險,格外令外界擔心。
有關日本未來防疫,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人口健康學者、前世界衛生組織衛生政策主管渋谷健司向《CNN》表示,日本應該擴大病毒檢測,「日本由於檢測不足,導致廣泛社區感染。若不知道患者感染情形,醫護便無從準備」。
日本自2月首傳確診,防疫官員聚焦遏止群聚感染,而未如南韓般廣泛實施病毒檢測。報導指出,有5100萬人口的南韓,已經檢測超過51.3萬人,反觀有約1.26億人口的日本,卻只檢測約9萬人,令專家懷疑日本實際感染者恐已遠超官方統計。
日本這樣的檢測策略,是為了鎖定亟需治療的患者,並避免醫院負擔過大。報導引述日本衛生單位發言人表示,雖然日本有能力每日執行1.2萬次檢測,但實際每日的檢測數大概只有6千到7千次。
這樣的策略似乎也將有所鬆動。據《CNN》,東京都醫療協會(Tokyo metropolitan medical association)15日宣布將會新設立最多20處檢測地點。專精傳染病的當地醫師Eiji Kusumi表示,他已經申請負責管理,「當輕症患者能夠接受檢測,就可能發現更多確診。」
日本政府先前多次對檢測策略表示信心,稱會保持戒備群聚感染的做法,認為疫情尚未失控。然而,部分病例無法追查感染源的問題也引發疑慮,例如東京在11日單日新增197名病例,其中當局表示有77%的病例無法找到來源。
Kentaro Iwata, an infection control specialist at Kobe University, told CNN that Tokyo could be “the next New York City.”@WilliamPesek has the latest: https://t.co/PfYI5Ijtrd
— Washington Post Opinions (@PostOpinions) 2020年4月13日
前世衛官員渋谷健司表示,特別是在大都會,由於傳染途徑多樣,很難追蹤群聚感染。渋谷指出,為了抑制群聚感染,衛生人員會詢問感染民眾,找出感染源,但由於病毒能在門把、開關等地存活,通常很難確切找出感染途徑。
渋谷健司認為,日本政府著重防堵群聚感染的策略,適用於感染數不多、地域單純的情況,但現在隨著醫療體系壓力逐漸加重,政府需要考慮重新定位防疫策略。
#Coronavirus updates:
• Japan to expand testing amid rising infections
• Germany's cases rise by 3,609 to 137,439
• China: new cases coming from Russia
• Migrants on US deportation flight had virus, says Guatemalan president
Follow the latest ? https://t.co/Y26bvMx0rD pic.twitter.com/NgoDepPds3
— Al Jazeera English (@AJEnglish) 2020年4月18日
京都大學病毒學者宮沢孝幸則認為,若要成功抑制疫情,政府必須讓民眾體認到在疫情影響下,生活方式會有所改變,例如更多的社交距離限制,或是讓遠距工作進一步普及。
《CNN》引述宮沢孝幸批評,目前日本政府的緊急狀態期限僅到5月6日,這會帶給民眾過度的希望,想是告訴民眾只要撐過這段期間,事情就會過去,「但是他們不了解現實:我們必須保持警戒才能防範病毒。」
橫濱的一名護理人員Sho Hayakawa表示,近來面對院內的病例逐漸增加,作為父親的他深怕將病毒帶回家中,使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受到感染。「我的確擔心自己會感染,」他向《CNN》坦言,「但我已經特別小心了。」
東京和大阪近期開始將輕症患者移往特定旅館安置,以紓解醫院的壓力,而其他地區預計也會跟進類似作法。Sho Hayakawa表示,他希望橫濱也可以採取此類措施。
麻醉師Mio Shin則表示,由於近期一名同僚與另一名疑似感染的醫師有接觸,後被要求自我隔離,於是Mio Shin只好承擔同僚的工作量。她向《CNN》表示,由於醫師時常在不同醫院輪班,可能無意間和不知道自己染病的患者接觸,讓醫療人力更易出現缺口。
Mio Shin並表示,由於疫情爆發讓醫護人員分身乏術,這也代表關照癌症、心臟手術、產婦照顧、不孕治療等方面的醫療人力可能將有所減少,是日本各界需要多加注意的問題。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