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測考題捅馬蜂窩 要求考生評論「日本侵華」遭中港官方重批

麥浩禮    2020年05月16日 13:16:00

16日、17日是台灣國中教育會考的日子,莘莘學子辛苦完成考試等待結果,但若試題遭政治化影響成績時,考生與家長不知作何感受?



 



香港日前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展開中學文憑試(大學學測),但14日歷史科的試題卻引發巨大爭議。



 



考題提供了包括1905年日本法政大學校長與清廷會面,同意開放更多中國人赴日留學,以及革命黨人黃興在1912年與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三井財團簽訂借貸事宜等文字資料,要求考生依據自己的理解,回答是否同意「1900至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



 







受爭議的考題內容。(取自連登討論區)


 





輕忽日本「亡華之心」



 



香港文憑試多年來一直沿用這種開放性問題形式編寫試題,並放入資料讓考生參考作答,負責設計考題的考評局則會僅向評卷老師發放答題指引,老師再根據考生回答內容是否言之成理,有效分析再給予評分,由於沒有任何標準答案,考生並非只可在是或否中選擇一方。



 



然而,14日的歷史科考試結束後,親中教育機構發聲明譴責,指問題輕忽日本「侵華亡華之心」,擬題人員或意圖蛊惑人心,認為要嚴肅處理及撤職。



 



考題出現爭議後,14日晚間港府教育局發聲明指試題具「指導性」,令考生達至偏頗結論予以譴責,指是「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



 



港府教育局局長楊潤雄15日更開記者會,指考題問題嚴重,不符合課程及評估目標,「眾所周知,日本在1930年代發動多次侵華,戰爭造成很多同胞喪生,日本當年對華只有弊,沒有利」,楊更表示會要求取消有關考題,並將派員到考評局了解事件。



 





 



 



中港機關媒體全面批鬥



 



不過,事件除了中聯辦控制下《大公報》及《文匯報》15日不約而同以大標題刊登頭版報導,並使用聳動標題,包括「美化日本侵華」,「引導學生做漢奸」,「荒謬試題洗腦」等,除刊登考評局委員的照片外,事件更昇華至政治層次。



 



包括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在臉書(Facebook)貼文引述事件,中國官媒《新華社》及《環球時報》更發文猛批,《新華社》更直指香港教育制度「藏污納垢」、「荼毒學生」、「危害社會」,必須正視解決並建立「一國兩制的新教育制度」,又警告考評局若不取消相關考題,將「勢難平息所有中華兒女的憤怒」。



 







新華社發文批評香港教育制度藏污納垢。(翻攝百度)


 



無特有偶,多個親中網路媒體早在考題爭議出現前,已連發多文批評有考評局人員在社交網站上言詞不當。



《香港01》報導,16日2名考評局評核發展部高級人員辭職。

 





 



 



考評局:取消試題影響考生成績



 



《香港電台》報導,考評局隨後發聲明指,取消有關試題事關重大且影響深遠,同時影響考生的成績,考評局委員會將盡快召開特別會議商討跟進,以確保所有考生的學業得到公平及準確的評核,維護文憑試的公平公正。



 



不過事件卻出現「羅生門」。



 



香港《蘋果日報》追查後發現,考評局在設計考題審題召開會議時,教育局有派人同場討論亦知悉試題內容,質疑教育局是否「設局」陷害考評局。教育局16凌晨發聲明,指有關人士是以個人身分獲考評局邀請加入審題,指根據保密原則不會向教育局透露內容,呼籲社會切勿被蓄意誤導及轉移視線。



 



 



港博客:中共正策動文革對港教育整肅



 



《立場新聞》博客專欄作家林勉一形容,事件猶如當年掀起中國文化大革命《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的香港版,考題爭議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指先人格謀殺兩名考評局人員,再配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5月中旬發表的教育「不能成無掩雞籠(沒人管)」的說法,教育局及中國官方再加以配合批評。



 



這種作法是中國正發動如同「整風」、「反右」、文革的攻勢,目標是對香港教育體制包括教育界、大中小學、課程設計、教科書進行整肅,最後均要跟黨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