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藥及化工巨擘拜耳(Bayer)宣布,將付出110億美元(折合逾新台幣3000億)對旗下子公司除草劑產品「Roundup」(台譯年年春)涉致癌,繼而引發逾5萬起的集體訴訟進行庭外和解,最快在7月前達成協議。
Bayer will pay more than $10 billion to end thousands of lawsuits filed over its Roundup weed killer — which thousands of plaintiffs say caused them to develop cancer.https://t.co/0eyQlGhpvD
— NPR (@NPR) June 24, 2020
德國《商報》(Hnadelsblatt)報導,這間總部位於勒沃庫森的著名化工公司24日晚宣布,公司將會付出101億至109億美元,以解決約52500起有關含有草甘膦(Glyphosate)成份「Round up」除草劑引發淋巴癌的集體訴訟,並撥款預留未來控告。執行長鮑曼(Werner Baumann)表示,希望對除草劑的安全與實用性的質疑回到科學領域中討論。而案件調解員費恩伯格(Kenneth Feinberg)表示對拜耳充滿信心,又指相信訴訟會在未來數月內全數解決。
拜耳宣布,將會成立專家委員會闡明草甘膦與淋巴癌之間的關係,往後若有任何人提出訴訟,必須以科學證明草甘膦確實致癌,被視為阻截再有人對公司進行控告。曾在拜耳擔任律師的西雅圖大學法學教授塔皮亞(Steven Tapia)表示,解決方案頗有新意,但質疑為何拜耳卻繼續販售「Roundup」,「若Roundup果真會致癌,未來將會有成千上萬的病例」。
拜耳天價庭外和解事件,緣起2018年拜耳以630億美元(折合約新台幣1.9兆),收購美國化工公司孟山都(Monsanto),「Roundup」除草劑為孟山都的著名產品,雖然拜耳在收購時,孟山都已長年陷入產品致癌的訴訟上,但規模遠比現時5萬起為少,而拜耳最初面對民眾訴訟時則採取強硬態度,最後令訴訟量不斷增加。
2018年單是一起訴訟中,拜耳便被美國加州法院裁定需向一對夫妻賠償20億美元後,拜耳開始改變策略選擇進行庭外和解,以降低每起案件的賠償金額。由於預計賠償金額高達200億美元,自2018年至今,訴訟浪潮對拜耳股價構成沉重壓力。
根據台灣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資料顯示,草甘膦又名嘉磷塞屬廣泛運用在除草剷的化合物。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草甘膦歸類為「有可能對人類致癌」(The agent is proba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不過目前多國包括歐盟、加拿大等仍然視草甘膦為可安全使用,但是隨著引發逾萬起訴訟中,絕大多數民眾均指控草甘膦會讓他們罹患非霍奇金淋巴瘤。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