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公民】虛張聲勢者的國家財政指南


為教育付出的稅,和放任人們無知所要付出的代價相比,連千分之一都不到。



—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




 




如果你覺得教育很昂貴,就等著看無知的代價有多大吧。



—歐巴馬(Barack Obama)




 



我們有多少人真的懂國家財政呢(經濟學家不算)?若講到我們政府透過稅收使用在我們身上的錢,誰會對那些數字有清楚的感覺呢?很少有人會讚美自己繳的稅,也很少有人徹底感激政府為我們花的錢。似乎每一個存在過的反對黨都宣稱他們可以消除政府內的效率低落,但又不可避免地在掌權之後,下一個政府又把那些承諾過的「節省效能」轉換成「削減項目」。



 



先別憤世嫉俗,理解(至少大略知道)政府財政如何運作, 以及相關數字規模有多大,都是有幫助的。這不是一堂經濟學課,但按照本書精神,我希望能為你描繪出夠正確的圖像,讓你能對相關數字大小有可靠印象,同時又能讓事情保持清楚簡單,而不會糾纏在那些讓經濟變成如此難以掌握的眾多複雜因素之間。



 



這幾頁會用非常概略的描繪,好從根本上建立相關數值之間的相對規模,好比說,美國和中國大致上有同樣數量級的經濟體,而英國則是略多於上述規模的1/10。



 



若把每個國家的數字都包含進去,恐怕會讓這一章變成一大串表格。所以我只選了三個國家來描繪這些要點:我所居住的英國,以及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它們分別在有強烈對比的環境和制度下運作。



 



另一個難題在於這些數字會隨時間不斷改變。通貨膨脹和經濟成長的效應(還不提其他眾多的改變力量)讓我這裡所寫的數字很快就過期。不過,這一章的要點是展現相對的大小和規模,所以我鎖定了近期的某一年,也就是2016 年,這一年所有的帳目和校正如今都已經塵埃落定。最後,我們會使用美元為標準貨幣。



 



先跟你說一聲,Is_atABigNumber.com網站,有一些和國家財政相關的頁面,可讓你從數十個國家中選擇,並讓你探索你選的國家的這類數字。



 



我們賺多少?



 



「國內生產毛額」或GDP:這個枯燥無味的名字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就像家庭一樣,經濟選擇的主驅動力就是多少錢進來,所以所有的國家經濟選擇都是由該國賺了多少錢所驅動。1



 



我們把術語拆解開來:「生產」(Product,GDP 的英文中指「產量」)指生產了多少;「國內」(Domestic)代表它和該國經濟活動有關(相對於該國公民在外國的經濟活動);「總值」(Gross)點明了這數字不考慮貶值或其他價值損失。GDP 絕非測量一國經濟活動的完美方式(舉例來說,它就沒有測量經濟活動中的無薪工作和黑市交易),但它隨處可得,而且總體來說計算得小心謹慎。



 



因為我們喜歡把大數字表達成人均比,所以我們也對人口非常有興趣。國家的大小差異極大,而我們可以藉由單單比較絕對的經濟統計數字,來得到一點有用的結論。使用國家人口當成基數,可以讓我們做出人均比對,而那就會比較有意義。



 



所以: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國家生產總值



2.79兆美元2



18.56兆美元



21.27兆美元3



(官方數字11.22兆美元)



人口



6400萬



3.24億



13.74億



人均GDP



43300美元



57300美元



15490美元




 



1 世界生產總值(Gross World Product,GWP)是全世界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總和。



2 2016 年數字來自《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2017》(CIA World Factbook 2017 )。匯率為2016年12月31日數據。



3 說到經濟時,事情很少會那麼簡單。動筆時,中國政府提出了控制過的匯率。這代表說如果我們使用官方匯率, 就會低估中國國內金錢的購買力。這裡比較大的數字是較有意義的數字。



 



政府稅收收多少?



 



稅收有許多不同的模樣和形式,這些數字嘗試把所有形式的稅收都包含進來。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稅收





1兆美元




 4.36兆美元4



 4.68兆美元5




稅收占GDP 比





36%





23.5%





22%





人均稅收





15460美元





13460美元





3400美元





 



4 包括聯邦稅、州稅以及地方稅,還有「社會保險費」。



5 為了在國際間做比較,也為了與先前引述的中國GDP保持一致,這個數字(以及中國的其他數字)已利用和GDP一樣的購買力係數做了比例調整。



 



政府花了多少錢?



 



政府為了替自己的支出計畫籌措資金而收稅(並貸款), 它們都花了多少?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政府支出



1.10兆美元



5.66兆美元6



5.50兆美元



支出占GDP 百分比



39%



30.5%



26%



人均支出



17200美元



17470美元



4000美元




 



6 包括社會福利支出。



 



平衡在哪?



 



如果政府花了比稅收還多的錢,那年就會出現赤字,而政府就得借貸來補足赤字。相反地,如果該國花費比稅收少,那就會是盈餘,政府就可以償還借貸,甚至(但很罕見地)會累積一筆總盈餘。7 以下數字是負數,反映的是在所有案例中都是赤字。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盈餘減赤字



−0.10 兆美元



−1.3兆美元8



−0.43兆美元



占GDP 百分比



−3.6%



−7.0%



−2.0%



人均



−1560美元



−4000美元



−310美元



占支出或收入 百分比



−9%



−23%



−15%



支出收入比



110%



130%



117%




 



不是金錢累積量。這是該年政府墊付的金額。



 



7 盈餘有時確實會發生:舉例來說,2016年挪威就有110億美元的盈餘。



8 包括社會保險費和社會福利。如果我們把這些都排除,赤字就會小很多, 剩下5300億美金,占GDP的2.9%且人均為1636美元。





我們整個欠多少?



 



赤字是你一年所墊付的錢,也就是那年你得要借的金額。國債就是該國該年借款的總淨值(還得追加利息)。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國債



2.57兆美元



13.7兆美元



4.2兆美元



占GDP 百分比



92%



74%



38%



人均



40200美元



42300美元



5900美元




 



再看一眼GDP



 



如果GDP是國家每年的生產值,那它生產出的是什麼? 要不是在國內用掉(所謂「消費」)、保留在國內(所謂「投資」),不然就是送出了國外(所謂「出口」)。如果把進口量也算進去,就應該會有一個平衡。



 



GDP+進口=消費+投資+出口



 



所以,我們就來看看這三個案例國家是怎麼分配的: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GDP



2.79兆美元



18.6兆美元



21.3兆美元



私人消費



1.84兆美元(66%)



12.7兆美元(69%)



7.89兆美元(37%)



政府消費



0.54兆美元(19%)



3.29兆美元(18%)



2.98兆美元(14%)



投資



0.49兆美元(18%)



3.04兆美元(16%)



9.66兆美元(45%)



出口



0.80兆美元(29%)



2.23兆美元(12%)



4.68兆美元(22%)



進口



(0.88兆美元) (32%)



(2.73 兆美元) (15%)



(3.93 兆美元) (18.5%)



 



 



 



 



 




 



又再看一次GDP



 



觀察這種經濟主要測量結果的最後一種方式:怎樣的活動產生了這個生產值?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GDP



2.79兆美元



18.6兆美元



21.3兆美元



農業



0.02兆美元(1%)



0.2兆美元(1%)



1.8兆美元(9%)



工業



0.54兆美元(19%)



3.6兆美元(19%)



8.5兆美元(40%)



服務業



2.23兆美元(80%)



14.8 兆美元(79%)



11.0兆美元(51%)




 



範例:國防支出



 



這些數字對我們而言有什麼用?我試著呈現一批節選的數字,來描述三個對比極大的國家。舉例來說,你會發現中國的私人消費比率極低,但相對有極高的投資比率;或者也能看出,英國和美國有多麼高度仰賴服務業(而在中國也是逐漸增加)。



 



我希望這些數字也能成為地標數字,能幫助你把新聞裡的數字放入有意義的脈絡中。舉個例子,我們來看看每個國家花了多少在國防上:



 





































度量衡



英國



美國



中國



GDP



2.79兆美元



18.6兆美元



21.3兆美元



政府支出



1.10兆美元



5.66兆美元



5.50兆美元



國防支出



0.051兆美元



(GDP的1.8% )



0.611兆美元



(GDP的3.3%)



0.404兆美元



(GDP的1.9%)



占政府支出百分比



4.7%



10.8%



7.4%




 





作者簡介



安德魯.C.A.艾略特 (Andrew C. A. Elliott)



安德魯在南非東開普省長大,在開普敦大學學習統計學及精算學。他於1980年代末移居英國,以將精算技能運用於金融系統圈。擔任一段時間的管理顧問後,安德魯於2003年與他人共同成立了「開放廣場」(Open Square),並於2014年成立「革新系統」(Revolutionary Systems),探索基於柔性模型建立的系統。由於對媒體和公眾討論中數量資訊的呈現方式感到失望,安德魯於2016年啟動了「那是大數字嗎?」計畫,藉以推廣識數能力並開發直覺數字感,而成立了isthatabignumber.com網站。本書的某些部分就是源自於創建網站背後的思考。



譯者簡介



唐澄暐



政治大學新聞系、台南藝術大學紀錄所畢業。曾任《台灣立報》國際版版主及編譯。喜愛怪獸及幻想作品,目前同時從事翻譯及怪獸小說寫作。譯有《世界觀:現代年輕人必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五十億年的孤寂》、《地球之後》、《怪獸大師圓谷英二》等書。著有短篇小說集《陸上怪獸警報》。



 



購書連結:數字公民:如何打造你的識數世界觀,輕鬆成為現代公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