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由天然橡膠和塑膠製成,但我們常常遺忘它們對海洋造成的汙染。
根據研究指出,每年海洋中有超過十萬噸的塑膠微粒,是來自於大馬路上磨損的輪胎碎屑。當車輛在路上行駛時,輪胎和煞車皮一定都會磨損,而這些碎屑非常微小,透過風吹就會進入海洋,造成污染。
事實上,因為風吹入海的塑膠微粒,比透過河川流入海洋的污染量來得多,因此科學家也開始致力於研究風力這條污染傳遞路徑。
塑膠微粒可能包含有毒的化學物質,和有害的微生物,因為體積小易傳播,從北極的積雪、高山的土壤、到最深的海洋都見的到塑膠微粒的蹤影。
據估計,每年有55萬噸直徑小於0.01毫米的塑膠微粒沉積,其中將近一半落入海洋。這些顆粒已知會影響海洋生態,損害海洋生物的健康。人類在攝取食物、水和呼吸的過程中,同樣也因此累積許多塑膠微粒在身體裡,不過目前還無法確定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
We've been raising this with policy makers for some time. As exhaust emissions slowly get cleaner, tyre and brake dust make up a larger proportion of pollution. Hope regulators take notice: BBC News - Pollution warning over car tyre and brake dust https://t.co/vj9WkxY3tZ
— Ian Catlow (@icatlow1) July 11, 2019
此外,有超過八萬噸的微粒落在偏遠的冰雪覆蓋地區,因為是深色粒子,進而吸收太陽熱量,加快冰雪融化的速度。
因此塑膠微粒不只影響全球的環境生態,甚至可能影響人體健康。
科學家將輪胎磨損產生的塑膠微粒數據化,統計出平均一個輪胎在使用年限中,會產生近四公斤的塑膠微粒,主要透過風力傳遞。
相比於河流中常見的塑膠微粒,空氣中的輪胎微粒遠遠大於這些來自日常生活用品(如衣服、寶特瓶和塑膠包裝)的微粒。
科學家發現微粒可以在空氣中停留一個月,也會隨著降雨進入土壤,而且輪胎產生的塑膠微粒體積實在太小,因此難以辨認為塑膠。
因此,人類呼吸時,也常無意識地就吸入許多微粒,對人體的健康必有一定的影響。
Microplastics are not only floating through the ocean, but also in our atmosphere, food, and bodies pic.twitter.com/54rHDtfniK
— Seeker (@Seeker) July 16, 2020
荷蘭烏特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的塞比爾(Erik van Sebille)教授表示:「目前仍無法確定塑膠微粒對人類的傷害,不過我們還是要小心。」
挪威空氣研究中心的史東(Andreas Stohl)說,隨著電動汽車的發展,輪胎、煞車皮磨損產生的塑膠微粒可能會增加,因為電動汽車的重量通常比一般汽車重,也會增加磨損。
從研究看來,要減少輪胎、煞車皮產生的塑膠微粒極為困難,也引起學界極大的堪憂。史東說:「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減少塑膠的用量,並確實做好回收。」
When you drive, tiny bits of plastic fly off your tires and brakes. These little automotive bits pour from the cities of Europe, Asia, and the Americas, and settle out in the Arctic, Greenland, and the world’s oceans. https://t.co/zhysg36Db1
— WIRED Science (@WIREDScience) July 14, 2020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