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飆漲3倍】轉型生產原料藥 柯達獲美國223億貸款資助

李靖棠    2020年07月30日 15:40:00

正當多種產業面臨肺炎疫情衝擊之際,卻有家百年老店的知名企業,近一周股價突然飆漲數倍,引起國際高度關注,這間老企業不是別人,正是以膠卷與相機起家的柯達(Kodak)。



 





 



《美國之音》(VOA)報導,在2012年宣布破產重組的柯達,28日由川普(Donald Trump)親自宣布,透過《國防生產法》(Defense Production Act)給予該公司約7億6500萬美元(約新台幣223億7800萬元)貸款,協助柯達轉型生產包含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等多種原料藥(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確保未來美國本土的用藥供應需求。



 






 






 




「我很榮幸地宣布、美國製藥工業史上最重要的合約之一,聯邦政府將給予柯達7億6500萬美元(約新台幣223億7800萬元)貸款,協助該企業轉型,並能為美國民眾創造數百個新工作機會!」




 





美國總統川普期望,藉由資助柯達轉型、提高本土生產原料藥的比例。(湯森路透)


 



雖然新合約尚未定案,但一份流出的內部文件,卻讓這個資助計畫引發政治紛爭。因為文件中、與柯達簽約的政府機構,是美國專門負責海外開發項目,藉此對抗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的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IDFC)。



 



對此,民主黨國會議員們認為,此舉似乎違背當初成立宗旨,猶如中情局(CIA)管理境內案件般不妥當。



 






 



華府之所以用聯邦之力,投注重金要讓柯達進入製藥產業,主要還是為了川普一直期望的「美國製造」。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統計,截至2019年底、各類藥品的原料僅28%在本土生產,其餘分別來自中國(13%)、歐盟(26%)與印度(18%)。



 



食藥管理局主任伍德考克博士(Janet Woodcock)2019年出席向國會表示,近十年來、隨著藥廠不斷外移,美國本土市場所使用的原料藥,來自中國比例快速飆升,其背後原因與降低成本開銷和環境限制有最直接關係。



 





考量成本和環境限制,美國販售的學名藥有很大比例都不在本土生產。(湯森路透)


 



對於聯邦的決定,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也大力支持,他認為、協助柯達轉型生產原料藥,「能讓美國不再出現,救命藥還需倚賴中國或其他地區提供的困境。」



 






 



雖然柯達過去有生產膠卷所需的化學物質經驗,且其執行長吉姆(Jim Continenza)也非常有自信。



 



可仍有分析師質疑華府,為何不將此資金、投注於梯瓦製藥(Teva Pharmaceutical)、Amneal Pharmaceuticals和邁蘭(Mylan)等專攻非學名藥的企業,「短期內要讓藥廠重返美國相當困難,但要達到初步成效,似乎應該把資源用於學名藥廠商,才是正確的解決方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