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達300萬、死亡破10萬例 巴西防疫失能挨轟「草菅人命」

高詣軒    2020年08月09日 16:00:00

巴西疫情延燒5個多月仍未見放緩跡象,不僅自5月底以來的平均每日新增死者超過1000人,死亡病例連同過去24小時新增的905人在內,已在8日晚間達到10萬人。專家指出,巴西中央與地方防疫配合不足,加上部分地區解封過急,不利疫情控制,未來恐將持續惡化。



 





 



《美聯社》(AP)引述巴西衛生部指出,境內累計確診已超過301萬例,且由於採檢不足,專家認為實際數字應更加嚴重。面對嚴峻情勢,巴西總統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卻幾次被發現「無罩」跑行程,似乎仍對疫情嚴重程度不以為然。



 



目前巴西的病例數和死者都僅次於美國。據外媒指出,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已在8日達到500萬例,等於約每66名民眾就有1名是感染者。美國的新冠死者也已超過16萬人,幾乎占全球所有死亡病例的4分之1。



 






 



民眾哀悼10萬死者



 



8日上午,當地非政府組織「里約和平」(Rio de Paz)為悼念全國死者,在知名度假勝地科帕卡瓦納(Copacabana)海灘向天空釋放1000顆氣球。參與追悼的56歲計程車司機席爾瓦(Marcio do Nascimento Silva)向《AP》強調,巴西的10萬死者不只是數字。



 



席爾瓦的兒子就是這10萬死者的其中之一,「這是相當難過的事。這10萬個人代表了不同的家庭、朋友、父母和子女」。隨著病逝人數持續攀升,席爾瓦也對巴西各界的冷漠感到不滿:「很多人好像視而不見,政府的人和民眾都是。這不只是數字,是人命。」



 





民眾以紅色氣球紀念病逝者。(湯森路透)


 



對疫情嚴重性視而不見的,可能包括有「巴西川普」之稱的總統波索納洛。波索納洛曾稱自己也感染新冠,但也向來小覷新冠疫情威脅,鼓吹盡早解封經濟活動、鬆綁地方政府施加的防疫管制。疫情期間,波索納洛更多次走入擁擠人群,有時連口罩都不戴。



 



死者突破10萬人當天,巴西中央的傳播官員卻選擇在推特上,回擊外界對防疫的質疑,推文寫道:「有將近300萬人性命得救或正在康復當中」,並稱巴西是「大型國家中,每100萬人裡死者數最低的國家之一」。對此,波索納洛隨後以表情符號留言大表認同。



 






 





巴西民眾為因新冠肺炎逝世的親人舉行葬禮。(湯森路透)


 



專家批政府毀防疫良機



 



然而專家指出,中央政府未能整合全國防疫,各地政府防疫作為零散,加上部分地區解封進程無視專家建議,都成為防疫絆腳石。巴西衛生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Policy Studies)執行主任拉哥(Miguel Lago)便直指,當局的「無能」毀了防疫的良機。



 



如今代理巴西衛生部長的帕祖埃洛(Eduardo Pazuello)是軍官出身,職涯主業是運輸補給。若問為何部長不是公衛專業,是因為前2任醫師出身的部長都相繼下台,理由包括有關社交距離的立場和波索納洛不合,也不認同當局推廣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治療新冠等。



 






 



曾稱新冠肺炎為「小流感」的波索納洛宣稱自己感染後,就是多虧服用羥氯奎寧而康復。如今巴西27州許多都已開始解封經濟,但各地醫療體系吃緊程度不盡相同,例如首都巴西利亞的加護病床近8成已經住滿,但里約熱內盧的私人醫院內,該比例只不到3成。



 



巴西亞馬遜州(Amazonas)的47歲民眾薇薇安(Viviane Melo da Silva)在疫情痛失母親,她向《AP》控訴,許多無辜性命正因政府的疏忽而喪失。67歲的保拉(Nazare Rosa de Paula)則遭受丈夫因新冠病逝的悲痛,表示雖然有大量生命逝去,許多人卻無動於衷。



 





8日,遊客聚集里約熱內盧的海灘。(湯森路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