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演算法調降學生成績挨轟 政策大轉彎狼狽收場

林文儀    2020年08月19日 10:00:00

疫情肆虐之下,英國於今年停辦全國性考試,但學生仍能獲得一張「不勞而獲」的成績單,成績以老師提交的預測成績,再加上考試監管當局「Ofqual」演算法調整後出爐。然而,「普通教育高級程度證書」(簡稱A-level)考試近日放榜,有40%考生的預測成績遭調降,且多數為公立學校之學生。



 



疑似存在不公的演算法引爆家長及學生怒火,紛紛湧上街頭抗議。英國時間17日,教育部終於出面致歉,並宣佈政策大轉彎,讓英格蘭學生可以在預測成績及演算法調整後的成績之間,取較優異的成績作為最終認定。



 






 



弱勢學生成演算法受害者



 



據《衛報》(The Guardian)引用Ofqual數據顯示,有2.2%的英格蘭A-level考生最終評級較預測高,但有39.1%的預測評級遭調降,其中3.5%遭調降2級以上,甚至有從預測的C級降3級至U級(不及格)。



 



此外,公立學生佔遭降級考生之大宗,而且私立學校考生考獲A及A*的增幅較公立學校高出一倍。



 






 



Ofqual說明,其事前調查顯示有1/3老師的預測會比學生實際表現樂觀、1/6較悲觀,為避免預測成績出現過於高估或低估之情形,Ofqual設計了一套演算法,以學生歷屆考試成績及學校排名為依據,調整相關成績。



 



另外,演算法也有針對各校學生人數進行標準化,學生人數較少的私立學校,為免依歷屆成績量化的結果因樣本數少而失真,最終成績參考老師預測成績的比重較公立學校高。



 



此舉令Ofqual挨轟,透過演算法往弱勢族群再踩上一腳。



 



英國私校的師生比例最多1:9,但公立學校則可能高達1:30,而平民及弱勢學生大部分都就讀於一般免費的公立學校。由於A-level考試成績是大學錄取新生的主要評量依據,演算法在標準化因素下調降成績,瞬間剝奪了這群相對沒有資源優勢的學生,就讀心儀大學及科系的機會。



 



一位高中生Mithushan Thiagarajah於《英國廣播公司》(BBC)節目訪談中表示,若依預測成績,他原本可以成為母校首位錄取劍橋醫學系的學生,但演算法調降了他的成績後,該希望也隨之破滅。



 





 



他只是眾多遭演算法判刑的其中一位考生。



 



教育大臣致歉 改認定較優之預測成績



 



Ofqual原本堅稱標準化的程序就是為了公平對待所有學生,而英國教育大臣韋廉信(Gavin Williamson)亦曾表示,對成績不滿的學生可以憑之前學校模擬考的成績申請覆核,或是參加秋季的實體考試,但申請覆核的方案隨即遭Ofqual喊停,說明該方案仍須檢討。



 



上述兩種方案皆引來更大的抨擊聲量,因為各校的模擬考形式、標準不一,而參加秋季考試則會讓學生錯過入學及求職黃金期。民眾認為政府提出的作法不切實際,憤怒的情緒反而越漲越高。



 



蘇格蘭教育部發現這項政策的漏洞,對許多學生造成了沈重的打擊,因此於上週率先宣佈作廢經演算法調整之成績。



 



蘇格蘭否定這項政策後,為英格蘭教育當局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最終,韋廉信於17日表示,成績放榜後確實察覺到演算法存在問題,於是收回2天前稱政策「不會有U轉、不會改變」之話,宣佈會以較優的預測成績作為英格蘭A-level考生的最終成績,並對家長及考生致歉。



 



威爾斯及北愛爾蘭在英格蘭宣佈政策轉彎後亦隨之跟進。另外,英國4個構成國目前正緊急比照辦理「普通中等教育證書」(簡稱GCSE)的考試成績調整,該考試已排定於下週二放榜。



 



心儀大學及科系 名額恐已所剩無幾



 



為了彌補學生受損的權益,英國政府已下令鬆綁大學錄取名額上限,讓學生能以調整政策後的成績重新申請就讀心儀之大學。然而,有許多搶手的科系及名額,恐怕已所剩無幾。此外,大學也開始頭痛,因為他們同時要準備9月開學,還要因應政策轉彎而延長的入學申請事務,再加上需要為防疫做的資源調配、上課安排等,接下來的局勢會有多混亂,實在難以想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