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對抗】美國會近2年涉中國法案數量大增 參眾兩院皆加強關注中國

麥浩禮    2020年09月19日 07:00:00

美中關係隨著貿易戰、香港「反送中」及港版《國安法》,以及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兩國陷入自1979年建交後最緊張關係,美國國會在過去兩年內提出多條針對中國的法案。



 



美國著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指出,雖然正式成為法律的仍為少量,易被視為「雷聲大雨點小」,然而證明美國國會對中國關注度正不斷增加,預料未來將成常規。



 





CSIS中國商業和經濟學高級顧問甘迺迪(Scott Kennedy),以《國會雷聲響徹中國》(Thunder Out of Congress on China)為題撰文,透過國會官方網站資料,分析美國國會2019年至2020年第116屆國會會期,涉及中國的法案的資料。





 






 



 



甘迺迪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幾乎每日也針對中國推出對抗措施,包括驅逐在美中國記者,對涉及制定港版《國安法》的中港官員實施制裁,與此同時,國會也比過往更為發聲。





根據國會數據,撇除75項沒有約束性決議,截至8月為止,國會2年度共提出383項涉中法案。「大多數法案只涉及一個議題,但部分法案則涉及中國多個議題」。甘迺迪表示一如所料大多的法案均與貿易及投資方面相關占70項,其次為供應鏈安全達64項、第三與第四則為國家安全與資通科技技術,分別占58及52項。而有關人權與民主與中國影響力也有46項與44項,另外也有小量法案與新型冠狀肺炎、移民、犯罪與環境有關。



 



涉及中國的法案以關於貿易投資數量最多。(CSIS)


 



甘迺迪表示,數十年來國會一直在對中政策上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在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後制訂的《台灣關係法》、1989年六四事件後對中國制裁,1999年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的決定(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PNTR),當中一些立法並非針對中國,反之對雙邊關係帶來巨大影響。而近年來最明顯的例子為2018年的《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與《出口管制改革法》(ECRA),這些均屬於美國《2019年度美國國防授權法案》的一部分,雖然美方在更新投資及敏感技術出口的舉動時,未有明文針對中國,然而在修訂在確實有考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況。

 





除了對中國的提案增加外,甘迺迪表示最大的不同是立法的進度正在加快,反映國會正積極處理,證明中國因素在美國外交政策與國內生活的重視性愈來愈大。例如指責中國要對疫情負責,解決美國供應鏈漏洞,與加大國內生產以減輕中國依賴。根據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的數據指出,自3月起議員提出的涉中法案,從每月10數項增加至25項,5月時更出現單月48項的高峰。



 





共和黨人比民主黨人更針對中國





甘迺迪指出,若再以政黨角度分開共和黨與民主黨員的提案數目,當中共和黨明顯比民主黨為多,顯示共和黨在中國議題上更活躍。若以5月作為例子,共和黨員議員提案急劇上升,但僅有民主黨提案以及跨黨提案則未有增加情況,甘迺迪認為共和黨人提案量增加,是與眾議院共和黨少數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組建對中國特別工作組(House Republican China Task Force),協調提案情況有關。



 



不過縱使兩黨提出法案有頗大差異,但甘迺迪也為民主黨澄清,由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與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均有加強對中關注。在民主黨人提出的法案中,提案議員數目在2019年年度反而比共和黨人更多,顯示民主黨雖然提出較少法案,但法案背書者較多,共和黨反之亦然。但在2020年,共和黨法案背書者則較多,但是兩黨趨勢卻非常相似。



 





民主與共和兩黨提出法案數量及背書法案人數統計。(CSIS)


 



 



雷聲大雨點小?



 



甘迺迪表示,雖然提出法案的數量有很大的增長,然而到最後成為法律的數量卻沒有相應增加。383項法案中,目前19項處於眾議院通過階段,7項處於參議院階段,僅有12項獲參眾兩院通過,並由川普正式簽署成為法律,當中包括《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台北法,Taipei Act)、《維吾爾人權政策法》、《香港自治法》、針對中國電信商設備在美國運作的《安全可信通信網絡法》,以及在通過《2020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加入有關台灣與新疆的篇章。



 





 



不過甘迺迪也補充,部分法案未來或會合併成更大的法案集合通過,然而以目前來說,大多法案仍然停留在提案階段未有被採納表決,直言情況如同中國成語所意「雷聲大雨點小」。



 



 



法案通過少但影響力大





然而甘迺迪也指出,該12項法律其實頗有影響力,包括美國國會在《2020年度國防授權法案》中提及中國逾200次,表明需抗衡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又在《香港人權及民主法案》中,向港人保證捍衛自治權及要求北京當局遵守對香港50年不變承諾,且這些承諾是不分黨派。





甘迺迪最後分析認為,國會在擔當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角色影響力正愈來愈大,並預料這個情況在新一屆國會會期將繼續擴大,除了進行固定的立法程序外,更會經常召開委員會聽證會討論相關議題,並要求政府進行跟進措施。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