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0日發表社論,藉著聯合國(United Nations)21日將慶祝成立75週年的契機,深入探討這個龐大組織,如今是否還具有當年的影響力,甚至有無被國際社會需要的存在意義。
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當時有50個國家在舊金山舉行會議,以起草《聯合國憲章》(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該組織在那時被認為是一個「可以挽救後代免遭戰爭之禍」的國際機構。
從那時起,聯合國就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規模龐大且面臨各種挑戰的組織。但社論作者仍在探討聯合國如今的存在意義與其必要性,尤其因為聯合國內部複雜的官僚制度,不斷在拖累其維和的後腿。
“I believed the United Nations to be the one hope for a peaceful world." #OTD in 1945 the @UN was founded. Learn more about #EleanorRoosevelt and the #UnitedNations: https://t.co/fBkASgd4OU #UnitedNationsDay @googlearts pic.twitter.com/jzsKcqejp0
— FDR Library (@FDRLibrary) October 24, 2018
文中提到,聯合國最受批評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在處理1994年盧安達種族滅絕的課題上,它當時多次拒絕承認胡圖族對圖西族的種族滅絕行動,並且也沒有做出改變,以保護許多無辜的盧安達人民。
如今,聯合國也沒處理好敘利亞的內戰問題,有50萬名敘利亞人民因內戰死亡,超過660萬名難民流離失所。
當聯合國於1992年控制柬埔寨時,它消耗新台幣464億的預算,以監督當地政府進行自由公正的選舉。但是,這還不足以確保民主政治,能在柬埔寨穩定發展,從專制統治35年的首相洪森身上,就能清楚證明這一點。
The United Nations turns 75. It sends peace missions, peacemakers and envoys around the world. Kashmir is an exception. The Kashmir issue is almost coeval with the UN, as old as the organisation itself, but it has failed to resolve it because of the changing global dynamics. pic.twitter.com/Vo8xXBfr6y
— Masood Khan (@Masood__Khan) September 15, 2020
只不過聯合國能用於維持和平的資源仍然匱乏。以盧安達為例,原先為保護成千上萬無辜人民,而駐守在當地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已從原先的2548人減少至270人。該部隊也常常缺乏適當的技術支援、能力與其他必要資源。
儘管如此,聯合國也取得了進展。它根據先前發佈的《千年發展目標》進行一系列行動,成功讓世界赤貧人口暴跌、全球共26億人獲得了乾淨的飲用水,愛滋病最新的感染率也下降了4成。
儘管經常受到批評,但聯合國的工作,在多數人看不見的地方卻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撒哈拉以南的賴索托(Lesotho),世界糧食計劃署(World Food Program)是為當地成千上萬飽受飢餓之苦的孩童提供營養餐的重要存在。聯合國也在當地幕後工作,以確保這個飽受政治內鬥困擾的國家政治穩定下來。
聯合國也為超過一百萬名逃離緬甸的羅興亞難民,提供了最基本保護,成為難民們堅實後盾。
社論作者、關西外國語大學教授柯根(Mark S. Cogan)最後寫道,外界視聯合國是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但這個負面印象、卻是由成員國造成的;它可以為各國提供解決外交與衝突的和平工具,卻也能成為政治操弄的工具。
他呼籲、國際間不應將聯合國作為自家政治失敗的「代罪羔羊」,而應批評那些給予過高承諾,卻沒提供足夠資金支援人道主義、也沒意願要克服挑戰的國家。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