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全球航空公司 全球30大僅台韓4家有利潤

麥浩禮    2020年09月29日 07:00:0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各國的限制出入境措施讓旅客大幅減少,航空業遭受重擊之際,台灣與南韓的四家航空公司卻是極少數能在疫情中站穩陣腳,憑著迅速將原來載客飛機轉營為貨運業務,以及全球對科技產品需求,成功讓利潤不跌反升。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指出,全球航空客運收入驟減,2020年度原先預計的5810億美元,大舉下調至2410億美元。不過全球貨運收入預計將達至1110億美元,比新型冠狀疫情大流行前預測更高,同時意味貨物運輸占年度航空總收入達1/4。



 






 



《華郵》指出,若抽出全球30家最大的航空公司作比較,全球只有4家航空公司在2020年Q2(4至6月)獲得利潤,分別為台灣,獲利9000萬美元的中華航空(+0.09%)、600萬美元長榮航空(+0.01%),與南韓獲利9000萬美元的大韓航空(+0.09%)與1900萬美元韓亞航空(+0.01%)。



 



文章分析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少人需要在家工作,民眾對電子產品及零件需求激增,同時由於很多防備設備也在亞洲生產,台灣與韓國同屬倚重經濟出口導向的國家,4家航空又擁有龐大的貨運機隊,成功在客運航班大舉減少下增強貨運能力,填補了空運能力不足減少1/3的空白,同時讓從亞洲至美國及歐洲的貨運成本「水漲船高」。



 



另外,由於航空常規,貨運飛機不像載客飛機可多地停靠,台韓的航空公司運載高價值電子零件抵達中國或東南亞,卸貨後又運載其他貨物前往歐美,而飛機回程時又可以帶回新鮮食品及藥品等,一來一往連帶利潤上升。南韓韓華公司分析師金表示,南韓與台灣均擁有地理優勢,能可靠將產品運送至目標地。





IATA指出,鑑於新冠肺炎流行,全球減少了40%的載客航班,不少航空需要大規模裁員節流,許多公司因應情況,將飛機座位拆除提高載貨空間。大韓航空貨運業務負責人Eum Jae-dong接受《華郵》訪問時表示,他們拆除了兩架飛機的座位轉為貨運,指由於監管機構仍視飛機為客運航班,讓大宗貨物可以直接飛往一些因機場設施不足,沒法容納大型貨機的城市,例如緬甸仰光。大韓航空舉例,9月改裝了一架波音777-300ER客機,讓載貨量大增10.8噸。



 



《華郵》表示,雖然有專家指出,客運轉向貨運只是權宜之計,然而隨著疫情未見消退的一天,包括英美加德等航空公司,也開始跟隨作法,決定重新配置飛機轉移使用貨運用途。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AC Index數據顯示,雖然航空成本近期已從最高點下降下來,在今年較晚時候會有進一步下調空間,然而隨著新冠疫苗逐漸研發成功,運送疫苗可能讓飛行成本重新上升。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