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11月大選將至 翁山蘇姬可望連任領導人

邱惠鈺    2020年10月28日 11:30:00

緬甸將在11月8日舉行第二次大選,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8月便宣布參選、尋求連任,最大黨全國民主聯盟(NLD)繼續掌政機率相當大,分析指國內衝突狀況可能因此加劇。



 



「國際危機分析組織」(ICG)22日分析大選現況,顯示緬甸選舉結果受軍方及多數緬甸民眾左右,國內長年種族不平等問題,以及隨之衍生的武力衝突將難以藉選舉解決。



 





 



ICG分別對5個面向分析,包含「為多數族群設計的選舉制度」、「政治中軍方角色」、「歧視與剝奪羅興亞少數族群權益」、「女性代表」及「新冠病毒、衝突及投票取消」。



 






 



翁山蘇姬支持聲浪未減反增



 



ICG表示緬甸選舉制度改革相當迫切,期望未來執政當局能指派少數族裔人士成為地方首長緩和衝突,但據2008年憲法,緬甸軍方保有四分之一國會義務席,因此握有實際的修憲否決權,導致國內民間針對修憲及軍政分離的意願皆胎死腹中。



 





 



緬甸疫情自8月中倍數加劇,日均確診人數達2千人,成為中南半島重災國,至今已有4.6萬人染疫、1122人病逝。國內醫病比懸殊下,病床數與醫護前線已面臨崩潰。經濟隨之飽受衝擊,使民眾在電力供應、維持就業數、挽救經濟及少數族群公平議題上,皆對當局能力產生質疑。



 



不過翁山蘇姬在國內支持聲浪並未因此減弱,反而有益於NLD藉社群平台擴張地方勢力,且世代居住於此的百萬羅興亞族群投票權並不被當局承認、幾乎被排除在選舉參與外,同時引起各國學者對此選舉的關注。



 



大選具「根本缺陷」成民主假象



 



美國外交協會(CFR)東南亞研究員庫爾蘭齊克(Joshua Kurlantzick)表示,緬甸國內完全沒有草根組織能與NLD抗衡,國內九成小黨僅有在地擁護者或根本沒有,儼然成民主假象。他引述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形容,稱這次大選具「根本缺陷(fundamentally flawed)」。



 






 



庫爾蘭齊克指出,緬甸官方選舉單位還特別關注少數政黨發言,以「接受非正規國際組織支持」為由、限縮國內最大選情觀察機構「可靠選舉民主聯盟」(PACE)。



 






 



緬甸自2011年結束數十年軍閥統治,舉行第一次國會大選,選出兩院498席與14個地方議會席次。其中包含,上議院224席的168席、下議院440席的330席,其餘席次保留給軍方。



 



當時由全民盟獲得6成選票、佔去79%席次獲得執政、軍方的鞏發黨(USDP)則以3成選票握有8%席次。2018年舉行13個議席補選,全民盟也取得7席、鞏發黨則坐擁3席,其餘3席由無黨籍與少數民族贏得。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