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推「更鬆軟」的米品種 欲抓住亞洲人的胃 

陳品潔    2020年11月13日 20:40:00

《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泰國水稻研究中心「Chai Nat Rice Research Centre」研究人員、16年的稻米專家德魯沙美(Chuanchom Deerusamee)每天專心於如何創造出口感「最極致」的米,每天也品嘗了各式各樣的米作以鑽研,卻發現,原來更軟的米受到消費者喜愛。



 



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人口的主食為稻米。自1980年代初以來,泰國有35年穩居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所生產的香米(jasmine rice )和白米(white rice),更攻下了全球的米市場。



 






 



泰國最重要農作物



 



然而,強勢出口稻米的泰國卻面臨危機,不僅2015年印度奪下了出口稻米的榜首之位,2020年上半年,泰國更跌至第三位,落後於第二明的稻米出口國越南。



 



報導分析,亞洲的稻米消費者,更偏愛柔軟、豐滿的品種。泰國所生產的長型米,其形狀狹長扁薄,口感通常比其他米來的硬、也更不圓潤。



 



對於泰國來說,稻米不僅是其美食的重心,而且是該國最重要的農作物,有一半的農田專用於稻米生產,百萬個家庭的生計仰賴於此。



 



由於2020年遭遇乾旱,品種缺乏競爭力、貨幣升值又失去價格優勢,預計2020年稻米的出口量將比去年同期減少14%。



 






 



高產、香軟、抗病抗旱



 



可望殺出一條新路的新的泰國米品種,代號為「RD 79」,或稱「Kor Khor 79」,更具有高產、更好的抗病及抗旱能力。RD則象徵稻米部門(Rice Department),也是發明者德魯沙美服務的機構名稱。



 



已開發出12個品種的德魯沙美指出,未來難以預測,因此嘗試針對不同的狀況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品種。



 






 



種植「RD 79」的農民桑特(Sanit Jitnupong),十多年來,在自己4英畝(約16平方公里)的稻田上,種植傳統偏硬的品種,直到6月才改種植「RD 79」。



 



桑特認識到新的品種伴隨著風險,但也希望在全球市場中得以競爭,預計新一批產量可達10噸左右,而往常產量僅為5噸。



 



經過4個月的種植期,稻民開始收割,並運往其他工廠,除掉稻殼,出售給零售商或出口商後,最終變成消費者手中的米。



 






 



人們偏愛更軟的食物



 



泰國稻米廠協會主席塔潘南(Kriangsak Tapananon)表示,現在沒有太多農民種植軟米,但是說服他們不會花很長時間,「泰國國內市場已接受,不久後就有更多的農民採用,因有出口利多」。



 



曼谷中餐館「Yoong Chang」的廚師兼老闆沙曼(Kulapol Samsen)也說:「我的顧客追求更柔軟蓬鬆的稻米,為此我不得不更換廠商」,他更補充,過去幾年來,人們越來越傾向偏軟的食物,除了香軟的稻米外,連肉都選擇更軟嫩的肉質口感。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