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亞太15個國家於視訊會議方式簽訂稱為全球最大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被媒體稱為全世界最大的貿易協定。
根據RCEP官方估算,參與國加起來佔世界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GDP)近三分之一。簽署國中包括10個東南亞經濟體,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外加中國、日本、南韓、紐西蘭與澳洲。整個亞太地區未參與的包括台灣、北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以及此前退出的印度。
《上報》在這裡整理印太地區幾個重大的貿易協定,目前台灣主要想參與的是剛簽署成立的RECP與川普上台之後退出的CPTPP。另外還有幾個跟台灣沒有關係,的貿易協定,構成了今天印太地區貿易協定情況。
簽署國家:15。簽署:2020年11月
從2012年開始談判,目標包括降低關稅、開放商品與服務貿易,提供智慧財產權保護、減化海關手續等。日經指出,在英國與歐盟談判陷入僵局當下,亞洲可能領導建立新的全球貿易框架,也可能帶領全球經濟走出受到疫情波及的衰退。
不過印度於2019年退出,主要由於不願開放本身的農業與部分領域。RCEP簽署時日本留下條款,讓印度可以隨時再加入。
簽署國家:11。生效日期:2018年12月
CPTPP原身為於跨太平洋夥伴關係組織(TPP),該組織曾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關鍵計畫,川普上任之後於2017年退出,美國退出後該協議由日本為首繼續推動,與及其他10個成員重新以CPTPP在2018年重新簽署,並於當年年底生效,並保留美國可以隨時重返的條款。
CPTPP被視為世界上最高標準的多邊貿易協議之一,相較RCEP更加開放及全面,其中對成員國之間的進口關稅取消高達99%,更包括有關勞工和環境標準的相關規定。
簽署國家:10。簽署日期:1992
1992年由東協六個成員國簽署自貿區協議,而後陸續加入越南、寮國、緬甸與柬埔寨。該協議目標是提高降低關稅與吸引外國投資。而後又以+1+2方式分別與中國,澳洲與紐西蘭分別成立自貿區。
簽署國家:3。生效日期:2020年7月
2018年在川普推動下,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簽署《美墨加協定》,正式取代4年歷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該協議保留了NAFTA所建立的現狀:允許大部分貨品在3國之間免關稅。最大的改變是汽車工業,新協議鼓勵汽車廠商在美加投資或是擴大規模,提高北美汽車自製率,並訂下40%的零件組須由時薪高於16美元的勞工生產,否則不符合免稅待遇。
參與國家:3。生效日期:擱置未完成談判
2002年由中日韓當時領導人所提出構想,2012年正式啟動談判,不過由於隨後政治事件導致談判進度停滯不前。
參與國家:3。生效日期:討論中
2020年8月在日本提議之下邀請印度與澳洲展開討論關於中美貿易戰情況(trilateral Supply Chain ResilienceInitiative,SCRI),如何推動企業和製造基地移出中國,未來可能邀請東協國家參與。
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印邊境衝突等因素,包括台灣等部份國家正試圖將製造業移出中國,轉移回國或是移到東南亞國家等處。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