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春滿十週年 調查:人民無感生活改善、貧富差距更大

邱惠鈺    2020年12月18日 15:00:00

北非突尼西亞在2010年12月17日爆發「茉莉花革命」、至今屆滿10年,當年民眾走上街頭抵抗專制政體,因此撼動阿拉伯世界、掀起長達2年的革命浪潮,「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然而根據《衛報》與「YouGov」組織,針對該區9國包含蘇丹、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埃及、敘利亞及葉門,多達5275人、不分男女老少的最新調查顯示



 



今日該區多數人並不認為生活條件獲得改善、社會實則更不公平,且該革命浪潮一直延續到2019年蘇丹前獨裁者巴席爾(Omar al-Bashir)遭推翻,與近年黎巴嫩、阿爾及利亞和伊拉克的大規模抗議也都能看到。



 





 



對阿拉伯之春前後態度呈現世代差距



 



據統計,即便十年前為求民主伸張,以致北非與西亞等國內戰衝突不斷、局勢動盪,多數人時至今日也不曾後悔參與抗爭,除去最終引爆內戰國度,也即利比亞、敘利亞及葉門。然而各國幾乎都覺得「權利遭剝奪、生活無望與政局動盪」等感受不減反增,其中又以敘利亞75%、葉門73%及利比亞60%位居前三。



 



數據也顯示出有是否經歷革命前後差異的世代差異,18至24歲間的青年族群大多對現今的反感程度較低,但該年齡層的父母則持較負面感受,覺得孩子未來相對革命前更有挑戰性,前三國更皆超過75%,依序為葉門、敘利亞及伊拉克。



 






 



突尼西亞民主希望幻滅再因疫情加劇



 



即便在革命起源地、2011年初也成功推翻長期獨裁政權的突尼西亞,隨後仍因歷經坎坷的暗殺及內鬥,使國內民眾對民主政權的希望泡泡逐漸幻滅,目前再加之因疫情衝擊的高失業率、經濟成長停滯,約半數突國人認為現今更糟。



 



不過突國仍有兩成人持正面態度,為全體中佔比最高國家,且國內民權在革命後更受重視,約有86%人認為較能評論時事或批判政府,也有半數認為遭非法逮捕的機會較低。



 



埃及甚至有人後悔穆巴拉克跨台



 



然而該區貧富差距感受也更強烈,約92%的敘利亞人皆認為社會不平等加劇,而後是葉門與埃及。其中在埃及,雖然也在當時推翻堪稱「現代法老」、前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的30年長期獨裁政權,仍有半數以上認為言論自由有些限縮。



 





 



作為阿拉伯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埃及,多數人民回應調查的態度相對模糊,無論是對未來的希望或是現今局勢上,由於埃及在革命後,歷經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短暫執政後,2013年又遭軍方首腦賽西(Abdel Fatah al-Sisi)推翻。



 



革命招致的數度政權更迭,使埃及人民對當初抗爭經驗的態度相對分裂,特別是在25歲以上族群,甚至有人在之後數年皆後悔穆巴拉克跨台,針對埃及人民模稜兩可的態度,「YouGov」也不確定是否源於對人身安危的潛在疑慮,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