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1日發動政變,國務資政、實質領導人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緬甸總統溫敏(Win Myint)與其他執政黨高層人士被捕,國際社會不斷呼籲放人,美國揚言制裁緬甸軍方與其相關公司。
緬甸軍方指出,2020年11月的大選出現「舞弊」才有逮捕行動,權力暫時移交給陸軍總司令敏昂來,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一年。目前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已被軍方封鎖,資訊傳播被阻斷。
《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報導,在軍事政變之後,緬甸的經濟可能遭受重大打擊,外資也呈現觀望、退縮態度,數十億美元商業投資陷入風險。專家認為,在美國制裁之後,緬甸極有可能轉向中國尋求經濟利益。
報導分析:「一切都緊密相關,人們渴望改變,想要發展,想要更好的生活,這是誰都無法阻止的。」
Myanmar anti-junta protests spread, social media disrupted https://t.co/ETHm1FMhef pic.twitter.com/JpHAULXzhi
— Reuters (@Reuters) February 6, 2021
仰光的記者埃敏丹(Aye Min Thant)指出,原本緬甸的經濟就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重創,軍方的態度將決定緬甸發展的方向。
報導分析,美國制裁將使來自多個國家的多元外資卻步,從而對已在當地投資深耕許久的中國帶來損害。同時,外資撤場之後,中國有機會填補空下來的勢力範圍。
一連串的政治、經濟、外交改革後,緬甸對世界開放10年過去,其中軍方的帶動功不可沒。2015年,緬甸舉辦首屆民主選舉,美國因此解除制裁,迎來了投資狂潮。
"U.S. trade with Myanmar is small. Meanwhile, Beijing enjoys a multibillion-dollar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hip with its neighbor….That raises the possibility that any U.S. action could further drive Myanmar toward China."@willmauldin @IanTalley https://t.co/Rf72Q3PY3J
— Jonathan Cheng (@JChengWSJ) February 2, 2021
在疫情大流行以前,緬甸主要產業為農業、石油、天然氣、製衣業和旅遊業。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緬甸在2011年到2017年每年的經濟成長高達7%。緬甸投資與公司管理局指出,新加坡、中國、香港的公司是該國主要的投資方。
一切的繁榮發展前景,卻在這一周內變調,「恐帶來痛苦的經濟後果」。
"Myanmar's coup is a tragedy for a people who have enjoyed fragile freedom after decades of darkness under dictatorship. It also marks the failure by the US to instill democracy and to draw the country out of China's orbit." Analysis by @StCollinson https://t.co/WgWAJoyEra
— CNN (@CNN) February 2, 2021
日本飲料巨頭麒麟集團(Kirin Holdings)5日率先宣布,終止與緬甸公司的合作關係,「鑒於緬甸軍方近來的行動,違反了我們的規則與人權政策」,「別無選擇,只能終止」。可口可樂表達對緬甸局勢發展的擔憂,萬事達卡稱監控情況發展中,業務目前沒有任何變動。
自2016年以來,美國企業已在緬甸投資約3.265億美元,可口可樂、萬事達卡、福特汽車和奇異等美國大牌,在當地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並展開業務。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美緬之間在2020年的貿易額接近13億美元,約佔當年緬甸總貿易額的3.5%。
美國對軍方實施制裁,最終可能傷害到整個國家,主要產業之一製衣業可能「陷入癱瘓」,許多員工的生計將難以維持。
美國智庫「亞洲社會政策研究院」(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ASPI)院長艾森曼(Debra Eisenman)表示,為了避免過度仰賴中國,翁山蘇姬試著平衡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項目發展。
隨著軍方接管政權,美國一旦制裁,他國投資人不願意在專制政府下投資,「中國樂見於此」。
緬甸軍方與中國政府向來關係緊密,中國官方媒體不把該事件定調為政變,而是稱呼為「重大內閣改組」,聯手俄羅斯阻止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政變。
China blocks UN condemnation of Myanmar coup https://t.co/wnbHuHvUsR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February 3, 2021
戰略地理位置也極佳的緬甸,是中國通往印度洋與南亞最直接的路線之一,兩國在「一帶一路」等基礎建設有高度合作。
艾森曼分析,由過去的經驗而視,緬甸軍方將擴充軍事預算,腐敗的官員會讓軍方控股的公司為主導,從而填飽自己的荷包。在中國壟斷緬甸外資,成為唯一的投資國時,對當地公司與合作夥伴來說,「具有毀滅性後果」。
"When Myanmar’s generals made their democracy deal a decade ago, they hoped to open the country to both Western and Chinese investment," writes @ianbremmer.
"Now that they’ve clawed back full power, they’ll depend almost exclusively on China" https://t.co/BtMGYDBEqA
— TIME (@TIME) February 3, 2021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