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歷史學家吳丹敏:舊憲法不足 緬甸需要新型態的民主

國際中心    2021年02月08日 14:00:00

 





2月1日緬甸新一期本來預計在這天就職開議,豈料軍方突然在凌晨發動政變,逮捕總統、國務資政翁山蘇姬以及執政黨NLD等多名高級成員,並宣布一年緊急狀態,震驚國際,外界擔憂近十年來緬甸的民主化進程可能毀於一旦。



 



2月7日周日,緬甸大批民眾上街抗議,要求釋放翁山蘇姬以及抗議軍方政變的行為。



 



長期書寫關於緬甸的緬甸歷史學家吳丹敏(Thant Myint-U)也在政變爆發後多次表示意見,他長期服務於聯合國,而後搬回緬甸居住並擔任仰光遺產信託基金會負責人,祖父是聯合國第三任秘書長吳丹(U Thant)。他對緬甸的觀察受到不少緬甸知識分子欣賞。



 



他在1日第一篇貼文稱「通往非常不一樣未來的門已經打開,我有沉甸甸的感覺沒有人能真正掌握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但記得緬甸是一個充斥武器、族群與宗教深深裂痕的國家,還有數百萬人處於挨餓狀態。」



 






 



2月7日,另外一則推文稱「反政變抗議顯示所有增加勢頭的跡象,一方面來說,鑑於歷史,我們可以預期軍方的反應。另一面而言,今天的緬甸社會完全不同於1988年甚至2007年。什麼事情都有可能。」



 






 



為此吳丹敏也在紐約時報以<緬甸需要一個新形態的民主>為題撰文。



 






 



他在文中表示,過去30年以來緬甸的政治主要圍繞在軍方跟翁餐蘇姬的政黨之間的鬥爭。2010年軍方處於優勢地位時推出新憲法,把一部分日常政治事務的權力交給民選總統,認為這樣可以限制翁山蘇姬。結果沒料到翁山蘇姬集中權力推動修憲,要把軍方置於民選政府底下,導致軍方發動政變。



 



吳丹敏指出,緬甸依舊受困於內戰、難民、羅興亞問題,緬甸依舊是亞洲最窮困的國家。疫情衝擊也讓緬甸收入一天不到1.9美元的人口比例從16%飆升到63%。過去十年緬甸能有經濟長與一點點政治自由是因為軍方與翁山蘇姬合作,但顯然這已經完了。



 



有意思的是,翁山蘇姬其實跟軍方的意識形態相差不遠,都是保守的種族民族主義者。



 



吳丹敏呼籲,外界在此時應該認識到緬甸所面臨的挑戰。民主不可能在其他地方沒有進步情況下實現,包括種族歧視、暴力衝突、經濟不平等和貧困缺乏發展。外界可以透過確保普通人的生計來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和政治改革。



 



最後,吳丹敏指出,一個深陷戰亂和貧窮的國度只能產生出表面的民主。未來不應該只是過去那種混和型憲法,而是更公平照顧所有人的緬甸社會。



 



事實上,吳丹敏在他自己緬甸的未竟之路一書中也批判西方過度簡化強調民主,而忽略緬甸本身經濟民族深層困境的情形。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