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從「印原豬」演化而來 體型如家貓、外型像小鹿

陳品潔    2021年03月23日 07:00:00

美國科學雜誌《發現》(Discover Magazine)報導,地球鯨豚類的祖先,是一種擁有四隻腳、「看似小鹿」(deer-like)的動物「印原豬」(Indohyus)的後代,它們居住於5000萬年前的古印度(Ancient India)沼澤。



 



鯨豚類是哺乳類中獨特的存在,生活在海裡的它們是「恆溫」動物,與其他魚類、爬蟲類不同。體型嬌小的印原豬,經歷了長久的演化以後,才終於變成今日看到鯨魚、海豚的樣貌,也是全世界最大動物藍鯨(長可超過33公尺)的祖先。



 



美國東北俄亥俄州醫科大學教授、古生物學家特維森(Hans Thewissen),長期研究鯨魚的演化,撰寫了《會走路的鯨魚:從陸地到水裡的八百萬年演化史,暫譯》(The Walking Whales: From Land to Water in Eight Million Years)一書。特維森指出,長得像鹿的印原豬,體型跟家貓相仿。



 





 



什麼是印原豬?



 



印原豬屬,是始新世已滅絕的偶蹄動物,約5000萬前可見於印度半島西北部(今印度、巴基斯坦)。氧同位素δO18的數據及骨硬化性顯示印原豬是水中生活的,但δC13的數據卻顯示牠們很少在水中覓食,也被認為是過渡到鯨魚前的中間動物



 






 



同為偶蹄目的水鼷鹿(Water chevrotain)與當年的印原豬外貌相似,可見於中非到南非。水鼷鹿仰賴著花朵、水果維生,生活在河流附近,主要天敵是陸地上的肉食動物,或者天空的老鷹。



 





 



根據特維森的研究,印原豬是草食動物,生活在水源處附近。它的化石也類似與鯨魚基因相當相似的河馬,同樣擁有排列整齊而密集的骨頭,在湖泊或河流行走時,可減低身體的重量。



 



告別草食動物



 



報導指出,印原豬接著演化成「巴基鯨屬」,是現今看到鯨魚的前身,活動於始新世的巴基斯坦。



 



外貌像是小狼,放棄「吃素」而成為肉食動物,牙齒相當鋒利,生活在陸地與淺水的地方。



 





 



特維森形容,巴基鯨潛伏在水中等待獵物,就如同鱷魚一般進食。鼻子與鱷魚一樣被拉長,四肢縮短,利於在水中游泳與生存。



 



約4200萬年到4900萬年,開始出現水生哺乳類動物「雷明頓鯨」。



 



這時的演化逐漸產生多樣性,有些動物看起來像是巨型水賴,有些動物的口鼻則類似今日所見的食人魚,以捕捉水中的魚類。



 





 



不同的物種用多元的生活型態,以讓身體演化成更匹配環境的模樣,是「試驗的階段」,也是動物版的百家爭鳴。



 



雷明頓鯨的化石在印度、巴基斯坦地區外被發現,顯現了它們長距離游泳的能力。



 



制霸海洋的龐然大物



 



龍王鯨(Basilosauridae)是始新世最大的海洋生物之一,也是鯨魚的祖先,外型有如巨大的鱷魚。一開始還被錯認是爬蟲類。



 



由於細小的前肢,不足以在陸地撐起整個龐大的身體,進而被確認是海洋動物。



 



演化成大型海洋動物之後,化石遍佈到巴基斯坦、美國東部、祕魯等世界各個地點,展現在海洋的移動範圍。



 





 



龍王鯨有兩種形式,一種大小與公車差不多,腳蹼被取代;另外一種仍有腳蹼、後肢短小,有著鯨魚尾巴。它們擁有流線型的頭部,氣孔則在頭後方,以使呼吸更為輕鬆,便於在海洋中生存。



 



「鬚鯨」與「齒鯨」



 



龍王鯨在4200萬到3400萬年前滅絕後,開始出現現生鯨類的兩大演化支「鬚鯨」(Baleen whales)、「齒鯨」(Toothed whale)。



 





 



鬚鯨出現在4100萬年前,是弓頭鯨、座頭鯨、露脊鯨和藍鯨等物種的祖先;齒鯨在3400萬年前才開始出現,是虎鯨、海豚、抹香鯨、白鯨與喙鯨的祖先。



 



鬚鯨與齒鯨的主要差別,在於它們的獵食方式。齒鯨仰賴迴聲定位來捕食生物,鬚鯨則是吸食磷蝦等微小生物。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