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新聞》報導,繼2018年11月下水測試後,日本海上自衛隊(JMSDF)蒼龍型12號潛艦「鬪龍」(とうりゅう),24日中午正式在神戶編列服役,未來將駐紮於橫須賀基地,與前兩艘同型潛艦共同協防海域。
由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見證下,將自衛隊旗幟親手交給艦艇組員,在川崎重工位於神戶的造船廠內,宣布鬪龍正式編列服役,成為未來海上自衛隊重要即戰力之一。
潜水艦「とうりゅう」就役、リチウムで海中に長時間https://t.co/6COJ0tjhHl
海自によると、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は「おうりゅう」に世界で初めて搭載し、「とうりゅう」が2隻目となった。
— 産経ニュース (@Sankei_news) March 24, 2021
由川崎重工負責打造,屬於蒼龍型系列潛艦第11艘,這是日本二戰後,噸位最大的一款潛艦,也是繼解放軍039A型與南韓孫元一級之後,東亞第三款使用絕氣推進(AIP)技術的新潛艦。
這一系列也是繼2007年變更命名規則後,首批改以吉祥動物命名的海上自衛隊潛艦。一號艦蒼龍和二號艦雲龍,都是承繼自二次大戰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之名。
潛航最大排水量可達4200噸,艦身全長為84公尺、採用x型尾舵設計,動力系統則使用兩組柴油發動機,繼去年3月服役的「凰龍」(おうりゅう)之後,第二艘現役潛艦使用鋰離子電池,能比過往柴電混合系統中,所採用的鉛蓄電池有更長的續航能力。
鬪龍號的建造經費約為690億日圓(約新台幣180億5700萬元),從2017年11月開工、2019年10月竣工下水。潛航最高速度約為20節,可搭載至多65名官兵,最長潛航時間約為3個星期。
至於在武裝的部份,鬪龍號擁有6組魚雷發射管,最多可裝載21枚自製的89型魚雷,並可以掛載魚叉飛彈(Harpoon)。
蒼龍型系列全數服役後,日本海上自衛隊新一代潛艦,將迎來「大鯨型」(たいげい型),首艘同名艦已於2020年10月下水展開測試,預定2022年能服役編隊,新系列初步估算打造8艘,仍是由三菱與川崎重工分別擔負工程。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